5年前,作家陆天明以一部《苍天在上》一炮打响;之后却在反腐题材领域消失了5年,今年新春,随着中央电视台《大雪无痕》的播出,陆天明又一次走近了观众和读者。 陆天明在积淀了5年之后的这一次出击,果然身手不凡,《大雪无痕》再次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新浪网专为该剧制作了主页,网民的评论文章已达到40余页,一网民将该剧概括为:炒得不热,看得不错;某报记者评价说:《大雪无痕》是悄悄地活起来的;据悉,同时出版的同名小说也已发行到了12万册。为此记者找到了又一次忙碌起来的陆天明,做了下面的访谈。 记者:推出《苍天在上》之后,你有点见好就收的感觉,5年间难见踪影,据说你曾发誓不再写反腐题材,这是为什么? 陆天明:两个原因。从《苍天在上》得出,搞此类题材太难,尽管《苍天在上》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使国内许多人知道了陆天明。我写小说、话剧已很多年了,但人们是从《苍天在上》认识了我。我认为写反腐败题材太难,不主要是创作难。这类题材人们最敏感,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把握准这个“度”,就需要作家本身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同时有一定的政治技巧,这都好解决。如果觉得自己不够,还可以向身边、向书本去学。让我感到最难的是在创作、制作该作品时,作为创作主体到了一定的时候,已完全不能左右自己作品的命运,作为一个有一定资历、写过多部长篇小说,在文学圈里也有一些闯荡经验的我,在创作《苍天在上》之前从未感觉到作为创作作品的作家却不能左右自己作品的命运。而《苍天在上》让我充分感觉到了,不知道作品出来后,将会发生什么,有前途未卜的感觉,一段时间内,始终处在焦虑、无奈的状态中,可以说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等到作品推出来了,打响了,却已没有精力去享受这一切了,当时就想躲起来,再也不碰这类题材了。 原因之二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因为已经有了一个《苍天在上》,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再做反腐题材很大的问题是突破口在哪里?我写小说也一样,始终要求我的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样,都要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取。《苍天在上》之后,再写反腐题材我该往哪儿走?当时有点底气不足,准备不足,没想好,那我就不急于写。当然如果凭当时的知名度,趁热打铁地继续搞续集之类的,以此挣钱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我一惯的创作态度不允许我这样匆匆忙忙地做。当时也有找上门的,吴天明请我改《黑脸》,我去了石家庄,也找到了原型,但后来还是撤了下来。上影厂拍《生死抉择》之前也诚恳地找过我,要我写一部反腐力作,这两次的诱惑力还是蛮大的,一个大导演,一个大制片厂,拒绝的原因就是当时很难找到新的突破口。不过5年间我并未停笔,创作了其它题材的三部电视剧,一个长篇,一个话剧,这都是很好的积累。 记者:观众一直期待着你再有反腐力作的问世,这一次的出手果然不凡,此次是什么原因打破自己的誓言而重操旧业的? 陆天明:此次操刀最主要的动机是前年到长春深入生活时,一篇关于一个女人告倒了一群贪官的报告文学打动了我。长影请我出山,以此为原型创作一部电视剧,也就是现在剧中廖红宇的故事。我当时答应了先进行采访,采访的经过让我意外地感动,而且是感慨万千。可以说反腐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共识,但在基层我们故事中的原型和破案人员的处境非常艰难,包括廖红宇的原型处境都不好,她成为反腐英雄后,反而更艰难,内心很不平,连我采访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他们常常把我拉到偏辟的小餐馆里边吃饭边采访,这一切对我的触动很大,震撼很强烈。相比之下,作为写反腐的和这些一线反腐英雄的处境相比,再难也难不过他们,就算遭遇一些难关和坎坷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这更激发了我要提笔讴歌他们,我终于下决心要写这部《大雪无痕》。写起来非常顺利,毕竟有了5年的积淀,3个月就拿出了初稿,只改了一稿就投拍了。因此说我写《大雪无痕》的根本原因是生活中的反腐英雄教育了我,是反腐斗争本身的艰险和紧迫性触动了我。 记者:《大雪无痕》的反响你预料到了吗?你认为该剧震撼观众心灵的原因是由于题材的优势吗? 陆天明:该剧播出后,反响越来越热烈,我们是有所预料的。因为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也伴着一些辛酸。该剧在播出前,没有做任何炒作,能顺利播出并引起反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这就是对我们最高的奖赏和最好的回报,我的同名小说也已发行到了12万册。 作品能震撼观众,题材是一方面,因为老百姓关注反腐题材,但成功的原因不仅仅靠题材的优势,现在反腐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很多,但并非部部精采成功。我认为《大雪无痕》成功的关键是写出了一部好的电视剧。因为无论什么题材,你首先完成的是一部文艺作品,要具备文学的欣赏价值。 记者:和5年前的《苍天在上》相比,该剧在人物塑造、理性思考上都有新的突破,在好看的同时折射出了一个重大主题,这可不可以说,《大雪无痕》再一次显示了你驾驭此类题材的功力。 陆天明:和5年前的《苍天在上》相比,《大雪无痕》的确往前走了一大步。首先剧中刻画了一群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群像,包括对公安人员、官员以及反派人物周密、冯祥龙的塑造都有所突破。同时展现了方雨林、丁洁、廖红宇三个家庭的境遇。这些对不同人物个性和命运的刻画是《苍天在上》没有达到的。该剧表现出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类型化,同时又不失去文学的品位,使观众对剧中人物有可信度。第二点就是5年前创作《苍天在上》时由于对反腐认识的不同,当时全是凭感情和情绪而做的,面对腐败现象只想呐喊一声——苍天在上。所以在创作《苍天在上》时是先有题目后有内容的。回想当时深入生活也是很难的,走到哪儿,哪儿就认为你要写人家,人家马上说,我们这没有腐败。情绪化使我最看重的就是“苍天在上”这四个字。当时是先排的话剧,我向导演声明,钱可以不谈,怎么改都行,就是不能改题目。5年过去了,反腐力度越来越大,我也不会再情绪化了,因此《大雪无痕》考虑更多的是在更大的空间做些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比如,通过对社会现状的分析,提出腐败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在《苍天在上》中,我们很容易把根源归结到个人的品质上,但在《大雪无痕》中我们力图做了多方面的思考,有个人素质的原因,但周密腐败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个人的品质和素质上,而主要是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速体制的改革,因此,《大雪无痕》通过对周密这个典型人物的刻画,比起《苍天在上》更有警示性。第三在《大雪无痕》中同样反映了权力的较量,但仅靠两种权力的对话和较量是不够的,因为这很容易出现角色的转移和变化。要想让这种较量按照人民的意愿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就必须有第三方——人民参与进来。《大雪无痕》就把廖红宇、方雨林作为反腐主角推了出来,构成了该剧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为该戏增加了厚度和可信度,这一点也是我们对《大雪无痕》所做的又一个理性思考。在艺术探索方面,同样发展了《苍天在上》外包装的情节戏,使破案、悬念贯串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