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中专、技校 统一办学 “211”分段学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近两年,我校根据电力工业部史大桢部长提出的关于把电力中专、技工学校合并起来办成一种类型学校的指示精神,在中专、技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学模式的基础上,从电力企业用人需要出发,实行中专、技校融为一体的办学方式,并采用“211”分段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办学的新路子。 1 电力中专、技校统一办学是优化电力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必然趋势 电力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首要之点就是要从传统的教育思想、办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使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最大限度地服从并服务于电力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增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适应电力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科技应用不断进步的应变力。当前我国的电力工业正在高速发展,以上海地区为例,原有的电厂正在改造、扩建,新型的大电厂正在拔地而起,许多30万千瓦、60万千瓦甚至更大容量火电机组正在被采用,整个电力企业已经步入了大机组、大电网、高参数、高自动化控制的领域。大量国产的或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电力生产设备以及先进技术,对一线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中专、技工学校如果还是墨守陈规,继续因循传统的办学形式、落后的教学内容及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与电力工业生产发展格格不入。在这些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1 电力中专、技校在理论教学上采用以课程为体系的学科教学形式,教师强调的是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及教授课时量,而对实用性知识的教学、新型生产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教学计划的安排局限于课程体系的框框内,教学内容交错、重复,教材不能及时更新,反映电力科技、生产设备高速发展的新内容,以致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电力生产的实际需要相脱节。 1.2 电力中专和技校相互之间交往、交流较少,优势不能互补。我们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电力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在现场同岗位劳动都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主要反映在中专生基本生产技能训练缺乏,动手能力不及技校生;技校生则在理论知识方面显得缺乏,尤其在外语、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上不及中专生。这种电力中专、技工学校独立门户、分别办学的模式显然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的质量。 1.3 电力中专、技校的培养目标观念陈旧,即中专培养干部、技校培养工人,且两者间的界限似乎不可逾越。事实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对电力技术人员尤其是技术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中专、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也越来越趋同。首先,电力中专、技工学校同属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特点基本相同,它们都从初中毕业生中获得生源,“入口”一样,又都将自己的毕业生输送到电力生产的工人岗位上去,“出口”也相同。其次,这两类学校的专业设置原则基本相同,都是专业覆盖岗位或工种,教学内容也大致相同。再则,这两类学校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授课学时也基本相同。因此,再用中专培养干部、技校培养工人的概念来看待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显然已经过时,尤其与当前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打破工人、干部的界限,培育竞争激励机制是相悖的。 要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出路只有一条,彻底改革电力中专、技工学校旧的单一的办学体制,将两类学校合二为一,实行统一办学,优化电力职业技术教育结构,淡化和消除两类学校的界限,建立一个全新的电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2 电力中专、技校融为一体并加以优化,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中专、技校实行统一办学,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结构、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学制年限、教学模式、教学设施、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较深层次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单的“1+1=2”,也不是要把现有中专水平降低到技校水平,或者把现有技校水平硬拉到中专水平,而是要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实现两类学校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型的电力职业技术学校。这种新型学校的建立,我们认为是完全可行的,理由如下: 2.1 两类学校的办学基础大致相同,即融为一体的内在条件比较充分。 2.2 在电力中专和技工学校中,有相当一些学校具有中专、技校兼容办学的实践经验。兼容办学所具有的优越性,即通过人、财、物的统筹调配、充分利用而提高办学效益,通过理论知识教学和生产技能训练两方面优势的互补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势必在两类学校统一办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来,而且它以“一块牌子、一套班子”取代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使学校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得到理顺。 2.3 近几年来,全国电力系统近百所电力中专、技工学校积极贯彻原能源部党组“关于开展学习临汾电力技工学校的决定”,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按国家教委制订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评估体系标准和劳动部制订的技工学校教育评估体系标准进行测评,有力地促进了各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