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优化服务 乌兰浩特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建校10年多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艰苦创业,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成为一所规模较大,设施完备,教学手段先进,办学格局合理,管理科学,独具特色的自治区一流的职业高级中学。 回顾我校10年多来走过的历程,如果说规律和特色,归纳起来就是“六个一”:一个特色,一个格局,一个体制,一个工作,一个局面,一个机制,多门类、多层次、多种途径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实用人才。 1.突出女性特色的职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城乡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特别是市区女青年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另一方面,许多单位、尤其是新建、扩建企事业和服务行业,择优用能,为了给待业女青年开拓一条就业的通道,使她们以一技之长投身四化大业,1983年10月,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克服缺少师资、借用校舍、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创建了“二职”的前身——全国首家“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并从此把加强女青年的职前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及适应型劳动者作为办学宗旨,学校招生以女青年为主,专业设置适应女青年的特点,为“先培训,后就业”闯出一条新路。目前,幼师、服装、财会、声乐等利于发挥女性特长的专业,仍是我校常设专业;据1993年统计,已毕业学生1598人,就业率达95%。以鲜明的女性特色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妇联的好评。 2.发挥优势,拓宽职能,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种规格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在积极加强和努力办好职前教育的同时,为发挥职校的办学优势,拓宽学校的服务职能,我们还成立了成人教育处,专门负责职后培训工作。先后开办了财会辅导班、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部队音美短训班、中文大专自学考试辅导班、农牧民专项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应急教学班。1992年又成功地举办了厂长、经理岗位培训班。经过培训毕业、结业的学员多达5450余名,不仅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使我校在乌兰浩特地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这样,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充实,近年来我校的教育工作从职能与性质来讲,有幼儿启蒙教育、青年职前,职后教育和成人教育;从受教育者的年龄层次和办学形式看,小至4-5岁,大至40-50岁,有长班3年的,短班3个月、20天的,有白天脱产学习的,也有晚间业余进修的;从生源来讲,有学前幼儿、初中学生、在职干部、军警、工人、教师、农牧民、待业青年,也有厂长、经理、科长、局长……把学校办成了多职能、多层次、多种培养目标、多种办学形式的一校多用、一师多能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 3.建立教学、生产、经营、科研一体化的新体制 传统的办学模式是学校远离经济建设主战场,由政府统包统管,学校很难有生机和活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校教职工一不等、二不靠,充分利用学校地处兴安盟经济中心,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以及职业技术学校自身的优势,主动改变“有教无产、有校无厂”的局面,提出了产教结合、以职养职的口号。先后建起了服装车间、刺绣车间、门市部、美发店、伊达科技开发经营处等经济实体,把教与产、校与企紧紧地联系起来。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既促使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费不足问题。据统计,10年来仅办厂设店创收就达211万余元,其中120余万元用在了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办学经费上。 那么,我们是怎样把教学、生产、经营、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呢?一是本着“教学向专业课倾斜,专业课向操作技能课倾斜”的精神,根据专业特点,调整了教学计划,加强了生产实习课教学。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又强调了教学形式课堂化、基本操作规范化,实习课题系列化、教学组织程序化。并突出地抓了生产实习中的计划管理、责任管理、质量管理和正规化管理。二是积极创建教学、实践基地,即课堂教学基地、实习教学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经营创收基地以及与各专业配套的服装工业公司、羽绒制品厂、实习幼儿园、宾馆等比较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与实践、学校教育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突破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相互隔离的状态,做到教、学、做相结合;突破单纯以分数论优劣的陈旧框框,树立重在实践、全面发展、科学育才的观念。四是在教学和生产实习中取得成果后,及时向全市、全盟推广,推动城乡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比如10年来,我们就曾先后在职前职后教育统筹、“五业期”德育工作、四结合养成教育、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各专业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以及服装设计、刺绣革新等方面进行摸索、实验,都取得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幼师专业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还被推广到全自治区。 4、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参与全员化,渗透全过程、校内校外协调一致的德育工作。 根据职业学校尤其是女子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学校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渗透到各个专业、各项活动与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之中,把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其中主要的讲,经过反复实践,终于逐渐探索、充实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常规化、系列化的“五业期”教育方法,即始业期教育、修业期教育、践业期教育、歇业期教育和结业期教育。这一教育方法,曾多次在市、盟、全区乃至全国性德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和交流,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