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校在职业培训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它们在新世纪如何发展众目关注。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浙江工业高级技校、浙江第一高级技校、江苏常州高级技校和上海市高级技校。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三地四校给我的感觉是:劳动保障部关于技校深化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在这里已显见成效。21世纪中国高级技校的新形象也在这里初露端倪。 一、三地四校改革发展的新举措 三地四校均系老牌技校,其实力和影响远近有名,但又各具个性,改革也各有千秋。 浙江工业高级技校向以教学质优著称。校长卢仁华善抓机遇,他认为“机遇不会找上门来,而要自己去观察、发现。一旦看准了就抓住不放,否则,机遇就会从我们身边一闪而过”。“九·五”以来,在众多学校招生滑坡的情况下,正是卢校长的“机遇主义”,才使学校招生连年不衰。在校生从“九·五”初期的774人增加到现在的2700人,固定资产从1731万元增加到5650万元,校园面积从5亩增加到105亩。近一年多来,学校又抓住教育结构调整的机遇,优化内部资源,大胆地向省教育部门提出申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经省府及省教委领导及专家评估,2000年12月29日,学校被省府批准增设“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学校计划招生600人,由于生源充盈,实招800人。学校领导的办学方针是:“不但要大而且要强”。学校开发了宁波、萧山、绍兴三大块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为100%。近期思路是:“发展高职,稳定中职”,2001年中、高职招生分别为400人和600人,并全面加速学校建设,两年内达到高职院标准,摘筹挂牌。 浙江第一高级技校校长何向荣有胆有识,敢于“蛇吞象”。1999年12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与邻居——温州冶金机械厂联合改制,组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厂长一担挑,以教育的理念改造工厂,重组优化学校教育资源。2000年,学校首次面向全省招收高职生,计划为600人,由于生源涌动,实招700人,为全省高职院招生“首富”。不仅如此,中技200名"3+2"招生计划也顺利录全。学校根据温州市小商品市场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率高等特点,以“良好的教育质量、严格的内部管理和坦诚以待的文化意识”,在为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人才培养的同时,还为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事业单位提供多层次、多规格、多内容、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服务。近几年来,学校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4万多名。金温铁路、温州大桥、巴西中华商城、温州港口及许多私营企业都有该校的毕业生,学校深受社会好评。该校现有面积530多亩,资产约3亿元,在校生3200多人。2001年计划招收中技生400人,高职生1000人。 常州技师学院于2000年8月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挂牌,并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招生。在职业教育和培训史上尚属首举。校长徐效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几方面论证了技师学院在我国职教体系中的地位,颇具独见,他对办好技师学院充满信心。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在校生3800多人。常州技师学院的培养目标初步定为:“培养具有较扎实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全面的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分析、解决复杂的生产实际问题人才。”他们设计以高中毕业生为起点,用6年时间和校、厂结合方式,使学生成长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学校跟踪市场,按需办学,对各层次培训实行“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教学指导方针。技师班理论按大专标准教学,技能按高级工标准训练,并增加第二、第三技能和外语、计算机、音乐艺术知识教学。对有志考大学的学生强化语文、数学、外语教学。97级参加高考学生的达线率接近90%。学校从99级开始,正式设置大学预科班,吸引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学生入校。社会对该校预科班的评价是:“上一步进大学继续深造;稳一步读高技可以就业。”可谓进退有路,两全齐美。目前,学校在机电、计算机类开设了九个对口预科班,为技校生架起直通大学的立交桥。 上海市高级技校是一所以机电专业为主,一贯以输送优质毕业生的名牌学校。2000年,该校被上海市政府纳入全市建设10所现代化标志性职业学校的行列。十多层高的校主体大楼已经峻工,使这所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气和活力。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安装配置。新改造的电子图书馆,在全国技工学校首屈一指。校长张方良按照市委关于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教育相匹配的要求,确立了“坚持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培养一流人才,主动服务就业”的方针。在“十·五”期间,学校决策者决心把本校建成一所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基地,并包容技师学院和电大,稳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行列。在坚持技能特色的基调下,该校发挥学校优势,面向上海实际,进行了培养智能复合型技术工人的实验,建立了学校多元化教学模型,形成了分层施教、分类推进、中高衔接,人人成才的内部立交机制。该校目前中、高职在校生近2000人,各类短培生约5000人/年。“十·五”末期,学校中、高职在校生将增至2800人,各类短培生增至7000人,成为上海市名符其实的标杆职业学校之一。 二、三地四校改革发展的新特点 三地四校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完全符合劳动保障部“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指导方针。其共同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