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064(2001)01-0045-05 教育体制是国家组织和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其制度的总称。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全面铺开。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纲要》指导着教育体制改革沿着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取得成果。 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与问题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到199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93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比例的57.2%。1997年底,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8.8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的68.06%。职业教育为提高人口素质和“实现全国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这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通过增加职业教育类学校数、在校生数和扩大一些学校规模来实现的,现仅以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为例加以分析。 1980年到1997年,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校、职校)由220所增加到372所,在校学生由4.27万人增加到18.84万人,分别增加了48.64%和341.22%;同期普通中学由997所减少到732所,普通高中在校生由15.31万人减少到8.84万人,分别减少了36.20%和73.19%。上述增长中除了中专、技校有一定增长外,普通中学改为职业中学是一种主要方式。(详见表1) 表1 1980年、1997年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 项目1980年1997年 学校数(所) 中专 62 84 技校 117 143 职校 41 145 在校学生数(万人)中专 1.91 7.61 技校 1.81 4.23 职校 0.55 7.00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年鉴·1991》第615页,天津市统计局编。《天津市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快报(1997/1998学年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1997年12月。 如果将影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有关因素分析分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职业教育总量增长中,在平均规模、教职员工与在校学生之比、专任教师与在校学生之比等方面,资源利用效率仍有一定潜力。如职业中学的平均规模、技工学校的教职员工、专任教师与在校生之比等。(详见表2) 表2 1980年、1997年天津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年签·1991》第615、616、617页,天津市统计局编。《天津市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快报(1997/1998学年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1997年12月。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是教育体制方面问题的反映,其本质则是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因素。 (三)教育体制尚未根本转变。 教育体制改革首先是办学体制改革。中国职业教育,在计划经济下兴建的中专和技校,在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仍占有3/5份额。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两类学校是国有经济的部门、企业办学,主办者是国有经济的专业局(公司)、大中型企业,学校的校舍、奖金、师资由办学部门、企业配给。学校按照国家计划招生,毕业生在满足办学的部门、企业需要的前提下,由国家统一分配。这种办学从体制上看,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办学单一体制,其资源配置,是政府经同国有企业直接配置资源。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建国后的一定历史时期,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筹集教育经费,发展职业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例如天津市中专学校“七五”期间就得到6000多万元投资,到1992年拥有固定资产2亿多元。天津市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从1950年到1997年共培养71万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详见表3) 表3 解放以来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1950-1995年 1996年1997年 46年合计 中专 266781 1325916334 技校 264128 1065313212 职校 96597 1233317090 合计:627506 3624546636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1996》第349页,天津市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天津市教育事业统计快报(1997/1998学年初)》,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编,1997年12月。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三资经济、股份制经济、私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有经济的发展明显减慢。据统计,1996年京、津、沪、穗国有经济产值在所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北京为47.86%,天津为23.31%,上海为 32.75%,广州为20.52%。可见,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国有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大体在1/5到2/5左右。(详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