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1)01—0078—04 经过两年的扩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规模的急遽扩大是在仓促之中完成的,相关研究严重滞后。高职教育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之上,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是影响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衔接的形式 发达国家中、高职衔接较为成功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单元衔接法。英国高职与中职衔接的具体作法是,把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统一制订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并按程度分成5个层次, 中职的教学单元占Ⅰ、Ⅱ、Ⅲ3个层次,高职占Ⅲ、Ⅳ、Ⅴ3个层次。其中第Ⅰ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之间可以衔接。依据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和高层次单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颁发毕业证。由于教学单元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衔接紧凑,不断档,不重复,教学适应性强。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是编制教学单元的工作量巨大,而且教学单元的经常性增补、更新工作任务繁重。另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分类衔接法。法国将中职(技术高中)按行业、职业分为17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短期技术学院)各专业分别对口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衔接。这种形式使高职有较高的专业起点,有利于提高高职的质量,问题是中、高职专门课程之间有一定的重复。 我国中、高职之间的关系与法国的分类衔接法相似,其主要作法是:把高职分成若干类,如农科、工科、经济、旅游、医药、艺术等等,大类又分成若干小类,每一类都制订入口标准(包括3 门文化基础课和2门专业基础课,即“3+2”)。 不同的类按各自的标准组织入学考试,新生在入口标准的基础上学习高职课程。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第一,主要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有统一入口要求,有利于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第二,招考部门命题、考试、录取操作方便,中职学校组织复习、备考也相对简便易行。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中职与高职通道贯穿以后,中职阶段的专业课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中职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够,基本实践技能缺乏。因此,我们认为,若把“3+2”的入口考试改为“3+职业岗位资格初级证”, 即把两门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改为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职业岗位资格初级证”,可能会更有利于高职教育以及中、高职之间的衔接。“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是由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证的取得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考试内容涵盖面广,难度适中。如果教育部门率先将其作为高职教育的入口标准之一,并会同劳动部门加强对该证的严格管理,必会扩大该证在社会上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就业市场的发育和“先培训后就业”、“持证上岗”的进程。 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另一种形式是中职学校“推荐入学”,已经在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开始试点。这种方法对促进中职阶段学风的转变,密切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如能对推荐生再辅以高职阶段减免部分学费、提供奖学金及毕业后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就业等鼓励措施,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增强透明度,做到指标公开、推荐的学生公开,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以切实保证推荐品学兼优的中职生。 二、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课程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的主要内涵是指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的相互承接、既相对分工又不重叠的有机结合状态。要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课程体系结构) 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前苏联、中国为代表的学科课程。如我国中专教育课程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优点是前后知识逻辑性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有利于构筑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便于继续教育。但对职业教育而言,其缺点是基本脱离了职业活动,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往往要相当长的时间(2—3年)才能适应职业岗位工作,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性和针对性。二是以加拿大、英国为代表的模块式课程。该课程结构是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的,完全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体现出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其缺点是不利于构筑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影响学生的发展后劲。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究竟应该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结构呢?9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率先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理论和经验。如加拿大CBE理论、 模块教学法分别在我国机械工业部、卫生部、铁道部和农业部所属中专学校进行试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我国职教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职课程的开发建设。然而,就我国现有的条件,职业技术教育还不可能从学科课程完全转变到模块式课程。其原因是: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人才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没有形成先培训后就业的有效机制。第二,作为教学的双方,都难以很快从传统的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式中转变过来。第三,教学条件跟不上。建立相关的课程模块、实施模块教学对实验实训条件要求更高,需要建立耗资巨大的仿真实训基地,而我国中专学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经费欠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