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省19个市县的经济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受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差异的影响,各市县经济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自身条件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使19个市县在未来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各不相同。 截止到今年3月,全省各市县“两会”都已陆续召开,审议和讨论“十五”计划,是市县“两会”的重要议题。各市县的“十五”计划,既与全省的发展计划相适应,又切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凸显了各地的不同特色。贯穿其间的是“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海口三亚:全力实施“两地一中心”与“科技+两地”战略 省会海口作为全省的中心城市,起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海口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特别是“九五”后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运行步入了适度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十五”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今后五年海口市的经济发展将主要围绕实现“两地一中心”(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产业升级为重点,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按照目标要求,海口市将有选择地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海洋和生态环保等具有海口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各种先进技术,对食品饮料、医药、汽车、化纤纺织和橡胶制品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未来五年,海口将着力进行市内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重点加快琼州海峡、南渡江和西海岸旅游景点建设,基本建成“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同时有重点地选择周边市县旅游景区与海口旅游资源实现优化组合,逐步建设“琼北旅游圈”,促进全省南北呼应旅游格局的形成。依照建设“商品市场体系较完善、现代物流业比较发达、购物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要求,未来海口将积极调整商业布局,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海口会展中心,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网点,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商务功能和服务功能。同时以粤海铁路建设和开通为契机,加快火车站周边各类批发市场特别是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设,使西部海口港至火车站成为批发、加工、仓储、转运、商品展销的重要集散中心。 预计到2005年,海口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7:28:70.3,到时海口将“初步实现现代化”,成为功能比较齐全、服务水平良好的省会中心城市。 与省会海口不同,地处海南南端的三亚市在确定“十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时,提出将坚持“科技+两地”的发展战略,努力壮大第一产业,强化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同时把海洋资源开发和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到2005年“初步把三亚建成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发展目标。经过“九五”时期的发展,三亚经济已从低迷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十五”期间三亚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调优、调精、调高的原则,适当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重点抓好妙林万亩高科技农业园、热带花卉基地、热带水果示范和旅游观光基地、三亚省级综合优质苗种繁育基地、热带珍贵林木基地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优势产业群。同时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发展,并运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支持发展种养业和优良种子种苗工程,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使旅游业“由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向效益扩张的高级阶段升级”,三亚今后将严格控制一般景点建设和城市酒店的数量及规模,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度假型酒店,并重点加快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的配套建设以及天涯海角游览区、鹿回头公园的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西沙群岛、西瑁洲岛、蜈岐洲岛等岛屿景区,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旅游精品项目。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三亚提出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资源型、环保生态型工业,发展以出口创汇和来料加工为主的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科技型基础产业,重点发展旅游工艺品加工业、农业及海洋生物资源加工业、医药工业、太阳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工业,以及科技含量高、能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兴工业,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三亚市预计,到“十五”期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1%。 中部地区;立足资源开发,主攻特色经济 海南中部地区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在中部6个市县中,有4个国定贫困县,2个省定贫困县,海南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按照海南省委的部署要求,“十五”期间,中部地区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资源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从而为中部开发和经济腾飞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