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统产业优势在内地的延续 1.香港产业结构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的典型代表,其突出特征是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这种优势一方面来源于低廉的劳动成本,另一方面来源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提升而造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停滞的空隙。 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相同的是,经济起飞后,香港的传统产业失去了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不同的是,香港并未因此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淘汰,而是使其得到了延续、扩张和发展。香港传统产业优势的延续是通过大规模投资内地的方式实现的。 2.香港投资内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实质是将这种传统优势转移至内地的过程。它解决了香港高工资成本和高土地成本的局限,使这种几乎濒临丧失的比较优势得以保留并继续扩展。这种产业转移是纯粹的“生产车间”的迁移,“店门”没有迁移,内地的低劳动成本和低土地成本在相当长时期内带给港资企业产品以价格优势。没有这种特殊形式的迁移,香港无法与其他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竞争,也无法与内地内资企业竞争。 内地对香港传统经济优势的成功再创造与继续扩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具有内地的独特经济条件而能够充当香港经济模式变迁的载体和腹地。其独特性表现在两种重要功能上:一是提供难以替代的经济要素优势,如地缘优势、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优势等等;二是提供难以替代的市场优势。欧美日市场的日益饱和与严重保护限制着香港产品的出口,其市场需求结构的细化使香港原有的产品难以全面适应,开辟内地市场是弥补市场缺失的重要步骤。 香港制造业在内地再生,内地为缓冲香港产品的出口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香港承担了相当大出口数量上的压力。带有“中国制造”标识的内地港资企业产品使内地出口产品的名义数量激增,从而引发进口国的种种限制,内地在为扩大出口而争取世界市场时,同时也在为内地的香港资企业争取出口市场。 3.香港对内地巨大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使香港经济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投资。依1993年港英政府估计,如果美国不延续内地的最惠国待遇,则香港对外贸易会下降6%~8%,贸易损失1330亿~1870亿港元,居民净收入损失190亿~260亿港元,丧失75000个就业机会,生产总值下降3%(注:季崇威:《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经济合作前景》,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0~241页。)。 虽然香港对内地的投资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但投资的扩张非常快速,香港对内地的投资是其对外投资的最大份额,早已超过60%。同样,香港实际投资额一直占内地吸引外资的最高份额,从1979年到2000年3月,香港在内地的实际投资额高达1413.41亿美元,占内地吸引全部外资的51.50%。目前,已有超过80%的香港公司在内地有投资,且主要为直接投资(注:《两岸经济统计月报》2000年4月,台湾“行政院陆委会”印行,第92期第42页。)。 香港新兴主导产业优势的确立 1.根据阶梯比较优势论,香港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位于西方发达经济体之后的第二阶梯。在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香港本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的实质是从第二阶梯向第一阶梯跨跃。本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的丧失迫使香港必须重新作出产业定位,这种定位必须符合香港经济自身的特点。香港经济的主导产业被确定为:发挥与其世界经济五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及信息中心)相一致的高级化生产和消费的综合服务业,或高级化的第三产业。 港商赴内地投资的结果促使了香港本土产业彻底转型。香港制造业已有85%以上迁到内地。港商在珠江三角洲开设的工厂有2万多家,雇用劳动力达300万人,几乎相当于香港制造业工人人数的五倍。香港凡是需要多用劳动力的生产工序几乎已全部移到内地,香港则负责较复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财务调查、品质管制及市场行销等,香港已将广东彻底变成其产销活动的一部分。遗留在香港的制造业大都已没有生产线,其功能已转变成为内地加工业的服务或辅助部门,这些变质的制造业,其实就是服务业,香港制造业事实上已“空洞化”(注:赵冈:《香港的经济前景与对台湾的影响》,转引自高长:《两岸经贸关系之探索》,台湾图书公司1997年7月版,第304页。)。70年代前香港服务业以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主,70年代后香港第三产业又出现了以金融业、地产业、旅游业及各种相关商业。整个80年代,香港第三产业成长率在14%~20%之间。香港服务业就业人数从1981年的47.7%上升至1989年的62.3%。到1991年底,香港第三产业已占整个经济结构的四分之三以上。(注:陈丽瑛等:《内地、台、港经济结构比较及可能整合时机与冲击之研析》,载《华南地区的经济课题及今后发展方向》,1996年版,第257页。)。1980年至1995年间,香港以贸易为中心的服务业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7.5%上升至83%,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服务型经济体系,成为集贸易、金融、信息、航运于一体的国际商业中心(注:张子风:《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载《台湾研究》1998年第1期。)。预计在10年后,服务业输出占香港GDP的比率将由目前的25%增至35%以上(注:张坚七堂译:《面临政经转移的香港》,载《贸易周刊》,台北,1996年第1715期第13页。)。香港特区政府还设立一个服务业支援资助计划,以促进香港服务业的发展及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