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土壤条件太恶劣,再多优良的种子也难获得丰收 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有两个事件颇具启示意义:一是欧洲在二战后的迅速复兴,二是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出现的贫困陷阱。此二者,乍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细细思量,却可以对经济发展的真实机制有所领悟。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均在二次大战的炮火中饱受蹂躏,损失极为惨重。战前的经济基础几乎荡然无存,战后不出十年,一个新的欧洲即崛起于废墟之上。分析个中原因,马歇尔计划固然功不可没,但问题是仅仅有大规模的投资即可万事大吉吗?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例说明了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并非资金来源充足。50年代,研究发展问题的学者认为,贫困国家之所以迟迟不能摆脱贫困,其根源在于资本不足所引致的经济恶性循环。他们将其称之为“贫困陷阱”,并认为一旦资金不再稀缺,就可打破循环,跳出陷阱。但事实却一再表明,既使投资已足够充分,某些贫困国家的状况却似乎并未有根本起色。尽管世界银行的贷款(或者说是赠款)一批又一批,但直至今日,贫困仍困扰着整个世界。原因何在?我们若将欧洲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比,就可以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在物质资本等硬件上,更在于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政治经济结构等软环境。而后者正是前者发挥作用的土壤,如果土壤条件太恶劣,再多优良的种子也难获得丰收。这就是欧洲复兴而发展中国家出现贫困陷阱的原因所在。而在诸多“土壤”因素中,“人”这一因素,尤其是人的素质(也即国民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即明确指出:“大量事例表明,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铲除贫困的根源”(《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60年代以前,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以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做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劳动力和厂房、机器等物质设备,并无本质的差别,只不过是生产要素的不同形式而已。随着经济发展的实践,此种理论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至60年代,终于由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将人力资源的质量以人力资本为表现形式引入了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并且指出,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时常发挥着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作用。自此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迅速发展。时至今日,在新的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和政策实践中,人力资本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IMD 在新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评价指标体系,所以,反映一国人力资本状况的国民素质要素,理所当然地在八大要素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人力资源的质量对经济增长有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分析“人”对经济增长或发展的影响,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分析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典型代表。在这一层面,人是被视为消费者看待的,因此,对人的数量的价值判断是越少越好;第二个层面分析可获得的人力资源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此处“人”是被做为生产要素看待的。此层面的分析有三个重点,一是劳动力的利用状况;二是劳动力的流动;三是劳动力的结构。第三个层面,也是目前最受重视的层面,是劳动力(人力资源)的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劳动力质量或者说劳动力的生产率,主要受三类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劳动者的态度和价值观;其二是教育和培训所形成的劳动者技能;其三则是国民的生活质量。与之相应,对人力资源质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在此三个层面中,后二者都可归入“人力资本”分析的范围中。 在人力资本的概念里,固然数量质量并提,但实际上侧重后者,而且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人力资源的质量对经济增长有更大、更深远的影响。所以,IMD 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构建指标体系的三条原则亦主要集中于此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质量方面的指标入选。三条原则是: 1.熟练劳动力的增长可以改进一国的竞争力。 2.就业者的态度会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3.生活质量的期望水平与竞争力同向变化。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三条原则正是从影响劳动力质量的三因素角度揭示国民素质与国际竞争力,也即经济增长能力的关系。熟练劳动力的增长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及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途径,它决定着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速度。就业者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样对劳动力生产率有着明显的影响。一个人是积极进取,还是得过且过;是勤勉努力,还是消极怠工;他的效用函数,对一事物和环境的价值判断如何,这些方面的差异可以使受到同样教育的人做出完全不同的贡献。生活质量如何,将决定劳动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虽然很难估计心理或生理不健康对人的工作效率和精神的影响,但绝大多数人恐怕都有过疾病发作或情绪低落时,此时的工作效率与健康时相比如何是不言自明的。这就是三条原则所揭示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最关键的联系。但必须说明的是,劳动者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与生活质量固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但经济增长反过来也会促进它们的改进,这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 国民素质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由7个方面,44个指标组成(30 个排序指标)。与人力资本具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涵相应,国民素质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第二部分则反映人力资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