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要有大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要有一个大转变。 一、冲破传统的思想禁锢,牢固树立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适应的新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观念更新所迸发出的能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深究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首先差在观念上。狭隘、自私、落后等传统的思想观念,禁锢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束缚了我们的开拓创新精神。我们参与西部大开发,首要的问题是要思想大解放。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抓好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大胆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迅速跳出封闭循环的“怪圈”。一是树立起在西部开发中加快发展的观念。以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克服小农意识和疑心多变、小富即安意识,否定以官办自居、与世无争和人求于我的静态保守势力,树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得”、“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你困难、我解决”的思想,为重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按照江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要求,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奋发向上,把各项工作抓得紧紧的,把发展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把要办的事情办得实实的。二是树立起在西部开发中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观念。小平同志教导我们“要敢于试,敢于闯”,提倡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敢于第一口吃螃蟹”的精神,改变“稳重”有余而创新不足,“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照搬照套有余而结合实际不足的固守陈规的作法,敢破敢立,破旧立新。三是树立起在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大有可为的观念。农业和农村工作都要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力求方方面面的工作有新进展,重大难点问题有所突破。四是树立起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农业夯基立柱的观念。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夯实基础,立起支柱,既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畅达高效的农村交通、通讯体系,又要着力培育壮大能支撑一方经济发展、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五是树立起在西部大开发中“跳出农业抓农业,换个方式搞农业”的观念。努力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转变职能,突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积极借鉴发展城市经济、调整工业结构和外地发展的一些成功作法及新鲜经验,严格遵循按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二、摆脱固守的思维定势,更加明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应当从六个方面去把握: (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中心任务。根据江总书记关于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的科学判断,中央作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部署。我们所做的各项农业和农村工作,都要以调整结构为统率,把调整结构作为当前及其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决不能把结构调整放在从属和与其它工作结合的位置。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在所进行的新一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一轮结构调整相比,是一次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怎么调?在调整的目标上,要增强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城乡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重庆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西部的崛起和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调整的品种上,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提高优质农产品的比重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调整的产业上,要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把畜牧业、经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培育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调整的布局上,把城市郊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发达区,把三峡库区建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及旅游观光区,把丘陵坝区建成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区,把中低山区建成名特产品综合开发区。 (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速度减缓,已成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狠下功夫破解农民增收这道难题,千方百计培植增加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一是着力建立有利于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二是着力搞活农产品流通,想方设法把农产品卖出去,并卖个相对较好的价钱;三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产后环节的多次增值;四是着力发展非农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五是着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搞好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务开发,增加劳务收入;六是要着力吸纳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劳动报酬。 (三)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来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我市山区面积大、坡耕地多、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的客观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把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作为一项十分关键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为此,我们要抓住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大规模地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的治山、治水,加快农、林、水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搞好水毁工程和病险水库的整治,建立塘、堰、渠、河综合配套的水利系统,大搞植树造林,全面封山育林,实行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抓好中低产田土的成片规模改造。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