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球化的动因 企业全球化现象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这首先涉及成本因素。目前,企业面临着固定成本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和产品寿命周期持续缩短问题。因此,规模经济已成为企业生命攸关的问题。 其次是与需求相关的因素。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大企业得以建立标准化的全球偏好。电视网几乎覆盖全球,各种各样的,甚至最贫困的民众都享受着通过看西方电视而确定的某种生活方式,甚至消费方式。于是,这些公司(如麦当劳、利乐包、可口可乐等)就以最大量的相似产品为最大多数的人服务。因此,研究一项全球标准和最大限度地排除国家的束缚已成为首要的战略。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在行动中探寻的目标。 还有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如下两种因素。 ——减少风险:在单一而狭窄的市场上经营,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因为竞争可能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公众的胃口会转向其他的或新的产品上去。在全球范围的世界市场上经营可以明显地减少风险因素,化解时间差和高额的折旧影响。这一全球化的极端而恶劣的做法可以烟草跨国公司的战略为例。它们的战略是拓展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因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反烟草中毒的斗争削弱了它们在西方市场上的地位。另一例证是某些医药跨国公司的战略,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销售它们的存货,特别是先进国家禁止的那些药物。 ——对竞争作出反应:企业进行全球化是因为其同行企业在全球化,它们开始这样做或将要这样做。适应和预测竞争已成为生命攸关的战略。 最后,还有如下与效益目标有关的因素。 ——研究最大的组织效率:金融全球化使交易所的投资者只向回报率非常高的企业投资。这种现象使企业的首脑们不管愿意与否都要使机构合理化,以求最大的收益,有时不惜损害企业的稳定。企业转移其生产源头(奈克是这种新型“无工厂”企业的原型),从而加快了向“比较优势”强的国家转移的进程。企业与国家的联系因此而日益松散。 ——研究企业所处的环境:商业方面的优势使企业有能力向其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这促使企业在其所在地掌握研究与革新的所有权。美国和日本是这一战略的始作俑者,美国在欧洲,日本在美国和欧洲的战略目标就在于开发当地的知识和形象资源。这一战略采取多种方式实施:直接投资和购买(向外发展)有潜力的企业和专利,向研究中心投资。从这一点看,跨国公司像一个寄生虫,为了自己的利益,挖空所在国的智力资源,然后再注入到母公司。在发展阶段,跨国公司的转移使接受国收益。 ——标准化:很明显,世界标准和标准化的研究有利于规模经济。因此,对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将其标准作为世界范围的参考标准。这一目标可以这样达到:通过一种占优势的地位迫使竞争者采纳优势企业的标准,如80年代试图迫使高清晰度电视采用日本标准Muse;或通过国际游说,迫使国际或区域标准化机构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标准,如在同一电视项目上,欧洲施压,以采用D2Mac—paquet标准;或者,最后, 通过与竞争者联合,制定共同的标准,这往往代价较小。 企业全球化对国家的挑战 全球化的企业由于下述理由有可能被视为对国家的威胁。 ——追求最低的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本身非本地化或引进其他原产地的配件,使产品全部或部分地“非本国化”。 ——世界范围的活动和多种来源的资本导致由不同国籍的人士组成管理委员会,这将摧毁企业的民族性。 ——与错综复杂的世界金融和商业的联系和相互依存使企业的民族观念淡漠。从生产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后者因其转瞬即逝的特性而避开了国家的权力,从而放弃了国家,并在交换范围内脱离了社会。 ——研究和技术由接受国获得,并只用于企业。 ——许多跨国公司的营业额高于保护或欢迎它们的国家的预算。这一威力使他们中间的某几家公司运用自治政策,在最坏的情况下,使国家成为多余的或一文不值之物,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使国家成为次要的支持者。这些公司的战略可能与国家的战略截然不同。 ——最后,世界金融市场不准许国家有自治的战略,而且如果国家偏离国际投资者为它确定的作用,世界金融市场就将予以制裁。 现在,国家往往太狭小了。一个国家的作用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起,为“清除场地”作出贡献,就是说,确保游戏规则对游戏的参与者(企业)是公正的。国家战略只能造成游戏的歪曲,既不允许有战胜者又不允许有战败者,而按照游戏的本意,游戏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制止参与游戏的一方成为永久的霸主。 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的作用 然而,国家对全球化仍有抗拒和反应能力。实际上,往往是国家控制着企业竞争的真正关键。 企业,甚至全球化的企业并没有丢掉它的国籍。尽管它的活动范围在扩大,它仍然属于某一国家。企业文化表明了这一点。企业还发现,它从与其原籍国的密切关系中得到好处,因为原籍国可以支持企业的国际战略。企业经常从国家那里得到决定它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要素。 事实上,国家今天掌握着与过去同样多的活动手段,如果不说更多的话。国家在以下三个特殊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