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主动力,而工业结构调整是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关键。结构决定功能,只有改善和优化西部的工业结构,才能使地区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才能建立起运行高效的工业经济系统,才能促进西部经济的腾飞。 一、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尚处于低收入阶段。1998年,西部人均GDP不足500美元,除新疆达到770美元、 已进入下中等收入门槛外,其余均处于低收入阶段。与此相对应,西部的工业结构也带有明显的初级化特点。 1.结构层次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对西部优势的认识仅限于资源,因此,西部的工业是建立在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带有明显的初级型特点,并且与东部形成了垂直分工关系,是东部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除云南、广西等少数省区外,西部其余省区市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均高于全国,而且重工业中采选业、冶炼业等上游行业和初加工工业占有很高份额;在轻工业内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有较高比重;此外,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工业则明显处于劣势。譬如,1998年,新疆重工业增加值占84.8%,而轻工业仅占15.2%;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增加值在轻工业中所占的份额高达88.1%,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增加值仅占11.9%;重工业中,采掘业占70.0%,原材料业占22.2%,而加工业仅占7.8 %。由于基础性工业产品的价格偏低,因此,基础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的西部必然结构效益低下。 2.国有经济比重偏高 由于西部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国有经济占有绝对优势,而非国有经济则发展缓慢。国有经济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不少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缓慢、设备老化、冗员多、社会负担沉重等原因,许多国有企业陷入困难的境地。与此同时,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起来,并以其特有的活力与生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学者通过对全国20多个行业中总计17万户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私营个体企业效率最高,三资企业其次,股份制和集体企业再次,而国有企业效率最低。东西经济差距的扩大,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东部和西部所有制结构的差别,东部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很高而西部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很低。1998年,西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比重高达46.31%,比全国高出18.07个百分点;西部所有省区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的份额均高于全国。正是由于国有经济比重偏高,西部工业经济活力不足、增长乏力。 3.“二元结构”仍较突出 西部许多资源开发型大型企业是由中央投资兴建的,属于“镶嵌式”的企业,带有“单株移植”的特点,远辐射能力较强而近辐射能力较弱,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这些大企业的产品主要输出到区外加工,生产链条甩在区外,与当地小企业的关联度较低,和地方经济的融合性差。一方面,地方小企业与中央大企业的联系松散,不能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降低了大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加了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中央大企业也难以通过经济技术联系向地方小企业传递、扩散先进技术,帮助这些企业规避市场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这种“二元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止,但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条块分割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因而地区整体优势的发挥受到限制。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在新的形势下,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应当由过去的短期适应性调整转向长期的战略性调整,调整的主体应当由政府逐步转向企业,调整的重点也应当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存量调整为主、增量调整为辅。工业结构调整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来实现。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既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生产资源型产品,又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深度,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既要改造和提高原有传统产业,又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既要考虑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作好一些产品的总量控制工作,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照顾地方的利益;既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又要大力发展非共有制经济,改善所有制结构,提高经济活力。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抓住主要矛盾,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1.合理开发优势突出的能矿资源,强化工业发展基础 虽然目前国内许多工业产品包括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出现了过剩,而且其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缺少竞争优势,表现出阶段性的需求不振,但这仅仅是暂时的现象。能源、原材料产品是支撑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正进入以重化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今后,许多基础工业产品的需求将会稳定增长。因此,对于西部优势突出的能矿应合理开发,进一步巩固西部工业化的基础,并为全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强力的支持。抓住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机遇,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并积极发展相关产业,提高资源的加工转化程度,增加其附加价值,并提升结构层次。依托长江上游的干支流(包括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乌江)和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和陕西、内蒙古、宁夏和贵州的煤炭资源,加强水电梯级开发和坑口、路口火电站的建设工作,形成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的水火共济的能源基地。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稀有和稀土金属、非金属矿、磷矿、钾盐等优势资源,并提高加工深度,建成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