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区优势,扶持中小企业,办好特色市场是近年来武汉市区级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的经验总结。它们之间呈如下依存关系:首先,地区优势是基础。由自然和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区差异直接制约了地区发展战略的选择,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出奇制胜。其次,中小企业是主体。一则基于增加就业机会和实现社会安定的目标,区级经济必须具有中小企业孵化器的功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从而使中小企业已经事实上成为区级经济的主体;二则振兴中小企业有利于区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结构转换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案例就是明证;三则中小企业以多元混合为特征的所有制形式和自主创业、灵活多变的存续方式,将终结国有企业对地方政府纵向依赖的制度惯性。最后,特色市场是纽带,“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长盛不衰和“家乐福”的异军突起,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化地区优势、带动中小企业的市场效应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我认为上述关系的进一步优化,还有待于对特大城市区级社区性质和功能的再认识,并完成相应的制度创新。 第一,承认社区利益,培育社区意识。社区经济利益在城郊村、乡两级社区,以及中心城市居民小区、街道辖区客观存在,并且成为这类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还是利益分层的使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国家利益、地区利益、社区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利益链。而社区利益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对社会成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培育以合作、参与、分享为核心的社区意识也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形成社区资产,创新运作模式。在现代经济中,资产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们关于财产的某种权利,而权利通过契约得以分解和组合又为资产运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区资产是社区利益赖以维系的物质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它至少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的权利:一是传统区街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界定中,既不宜界定为现实集体所有,又不宜界定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目前区街两级专门结构持有的改制企业的股权应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因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公用设施配置、占有和使用的社区定势形成的社区特权;三是因各类捐赠而形成的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不能排他性享有的财产权利。当然,社区资产的运作和管理有别于企业资产,可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由价值实现过程的市场约束和收益分配过程的合作约束共同构成的社区资产运作和管理新模式。 第三,加速政府改革,促进角色转换。一要明确区级政府服务辖区居民,接受辖区居民监督的行政管理体制,保证为官一任,能够造福一方。二要由区级国有企业的投资人转变为辖区中小企业的赞助人,可以考虑将现存区街企业和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改组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通过提供担保,政府订货和组织培训等方式服务于辖区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三是强化法治建设,理顺市、区两级政府的责、权、利,将区级经济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四,规范企业改制,实现社会公正。我国改制资源多元贡献,一元独占的选择,在强调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转换身份进行补偿的同时,却忽略了城市大量存在的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职工的类似要求。另外,国有资源和财产权利不平衡分布与“一对一”谈判中道德风险的并存,使占有的不平衡直接演变为分配的不公正。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目前按所有制划分的改制资源配置方式,在特大城市的区级政府建立改制基金,集中包括辖区单位土地使用权、区直管公房在内的国有存量资产,通过有序商品化和资本化,支持社保体系,为限期化解辖区所有改制单位的历史问题提供相对公平和最低限度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