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6%,总人口2.85亿人,占全国的23%。西部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西部地区矿藏丰富,全国已探明的140 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就有120多种, 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能源、旅游、土地资源也极具优势。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国规划中的十大水电基地有七个分布在西部,但西北地区则水资源相对贫乏。西部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接连发现许多大中型整装油气田。 宁夏 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543万人,首府:银川。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黄河河套地区,现有耕地1220万亩,人均24亩,居全国第四位。尚待开发的宜农荒地1000多万亩,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全国第五位。 目前,宁夏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人均占有发电量居全国第二位。机械工业是宁夏传统优势产业,石化工业正在成为新型的支柱产业,钽、铌、铍制品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围绕“西部大开”战略,宁夏确定的开发思路是“坚持一条指导方针,主攻五项目标,实施六大战略,发展七大优势特色产业”。 主攻五项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十五”期间GDP 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9%,发展速度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社会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到2005年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调整为16.3∶41.9∶41.8。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比重,将由目前的28.2%提高为40%以上;粮食比重下降,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比重提高。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争取达到10%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旅游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比重争取较快提高。 三是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灌区4200元,山区1500元)。 四是基础设施基本适应大开发的需求。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27公里,85%的乡镇通油路。初步形成公用电信网、 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网络体系和管理机构。 五是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10年内造林种草1600万亩,包括退耕还林还草600万亩,封山封沙育林500万亩;五年内兴修基本农田180 万亩,配套建设各项水土保持工程10万余处(座)。 发展七大优势特色产业 特色绿色食品产业。逐步形成葡萄酿酒、马铃署加工、清真肉奶、水产果菜、优质大米、桑蚕等专业化商品生产基地,建成若干技术含量高、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龙头企业,打出一批名优特新的知名品牌。 生物药品和生物工程产业。发展100 万亩特色药材基地和较大规模的人工围栏补播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及若干用高新技术武装的生物制药企业,生产高效、无副作用的枸杞、甘草、沙棘、麻黄、苦豆子、葫芦巴等深加工、精加工产品,逐步建成中国西部的“药谷”。依托现有基础,进一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和酶技术等生物工程产业。 以电力为龙头的能源产业。依托宁夏丰富的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优势,以及由陕甘宁大气田输入天然气的方便条件,继续建设沿黄电力基地,优先开发煤层气、天然气、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加速建设民用天然气工程。 天然气化工产业。再建一、二套化肥装置,建成我国最大的高效化肥生产基地。远期利用新技术再建新型天然气化工以及相关下游产品项目。 新材料产业。继续发展钽铌铍等特种稀有金属材料及其产品,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积极发展稀土材料与制品,加快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阻燃材料、新型特种建筑材料的产业化,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煤炭深精加工产品,开发超纯、超净煤产品、煤塑复合材料,以及煤质专用活性炭等新型环保材料。 机电一体化产业。重点突破中高档数控装置的设计制造技术,研制柔性制造单元,发展高水平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开发特种调节阀、智能执行机构,积极发展精密特种轴承,节能环保产品。 旅游业。建设沙湖、贺兰山东麓、金水、青铜峡、沙坡头、六盘山六大旅游区,开发一批以黄河漂流、沙漠探险、西夏文化、回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精品,建成中国西部独具魅力的旅游区。 青海 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10万,省会:西宁 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青海省确立了“加强两个建设、发展四大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头”之称,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十五”期间,将突出抓好三大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一是江河源头和环青海湖地区的草地保护与治理,加强天然林草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坚决停止天然林砍伐和天然草地开垦,禁止滥捕滥猎;二是青海黄河上游东部农业区,重点治理河湟谷地和黄土丘陵的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大力营造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用林;三是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围绕重要城镇、绿洲农业区和重点基础设施,大力造林种草,搞好防风固沙工程建设。争取到2015年,基本遏制住全省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扩大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