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制药总厂始建于1946年,是我国最大的以化学合成为主的综合制药工业企业,全国五百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国家一级企业。年医药产量1 800万吨左右,工业总产值20个亿左右,在职职工人数11 834 人,离、退休职工人数3549人。五十多年来,东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由于思想观念僵化落后,企业机制陈旧,管理方式粗放,特别是投资7亿元的万吨VC 生产线上马后,全球发生的VC降价大战,把东药推向了极度困难的境地,1997年亏损额高达5 137万元,资金严重短缺,水电汽拉闸停供现象时有发生, 勉强维持发放工资,职工人心惶惶,大量人才流失,企业经营运转几近停摆。 1997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由陈刚同志任东北制药集团总经理兼东北制药总厂厂长。陈刚同志上任后对该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转变机制,开拓市场;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改革分配方式,减人增效。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举扭亏为盈。到1999年9 月末,东北制药总厂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比1997年同期增长92%;实现利税7 209万元,为去年同期的2.08 倍, 1997 年同期利税为-2 918万元;实现利润3 525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2 128万元,1997年同期亏损4 818万元。那么,东北制药总厂是如何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他们在国企改革方面有哪些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转变观念,在市场开拓上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建好一支一流的营销队伍。一方面,扩大营销队伍。另一方面,把高素质的人员调整到营销队伍内,发挥这些人头脑灵活,知识面广的优势,同时,淘汰了一批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营销人员。1999年9 月在职的营销人员是1997年在职营销人员的三倍,在营销人员中大、中专毕业生占营销人员70%以上。 二是完善三个机构:第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高起点的信息快速反应机构。1997年末东北制药总厂成立了调研处,调研处的主要职能是:就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医药产品市场信息及企业产品发展的契机和思路;针对企业调研和产品市场研究各项工作所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向厂长提出建议,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出参考。第二,健全市场开发策划机构,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和上市产品的策划工作,针对一个或几个重点可培植的产品建立起独立的营销机构,实行单一产品专卖制,集中力量将重点产品市场搞大。采取派员销售与聘请当地人员销售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产品的占有率。第三,进一步加强市场的监管,完善销售管理处,加大对市场的布局,产品销售和资金清欠的管理力度,做到多生产、多销售、多回笼,防止资金的体外循环。 三是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拓展市场。二是根据企业产品特点,解决好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市场问题就是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他们通过对全国的市场调查发现,从国内药的市场上看,南方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南方市场对他们来说是薄弱环节,他们加大了对南方市场的销售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为例:1997年以前每月销售额为600万元左右, 现在每月销售额达到了1200万元。三是舍得下本钱宣传产品,争市场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东北制药总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培育一个或两个产品上,以较小投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改革人事、劳动制度,在分配方式上实现重大突破 首先,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企业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推行经营者年薪制;大幅度提高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1998年年初开始实施学位津贴制,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每月260—1500元的学位津贴。 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准学位津贴制,在厂研究院实行“特区”管理,对进入特区的专业人员实行1800—3500元的月薪。待遇的提高极大的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1998年通过技术创效6000万元;在管理人员中,实行岗位工资制,根据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待遇在一定范围内实行浮动;生产车间,则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实行多种工资承包方式,增加机动工资部分,减少固定收入比例;供应人员的收入与采购成本、质量相挂钩,销售人员收入与销售额、回款额相结合等等,由于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制度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在人员精减25%的情况下,工业总产量、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仍有大幅度增长。 其次,进行了用工制度的改革。1.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学习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到期合同的终止和续聘工作,本着精干、高效、满负荷原则,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提高劳动生产率1.23倍。2.废除僵化固定工制度,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局面。3.严格控制职工人数增加,把住进口,控制进人。如企业根据发展需要,确实需要增加人员,应优先考虑本企业下岗职工。1999年在岗职工比98年在岗职工人数下降10%。 此外,在减人增效、下岗分流过程中实施再就业。一方面形成党政工团都来关心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的氛围,使下岗职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主动与社会各界联系,提供新的就业信息,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东北制药总厂99年有1000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