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目前经济处于滞缓阶段的我国而言,众说纷纭,是热门话题之一。国家有关资料显示,近两年,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只有40%多,这就是说,占全国总人口76%的9亿多农民的消费总量还不及3亿多城镇居民的消费总量。红塔区的情况也不例外,全区总人口36.5万,其中农业人口25.5万,199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095亿元,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农村市场零售额仅2.6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民人口相当于欧洲的5倍, 国外不少实业家都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其原因就在于盯住了中国这个巨大潜在的农村市场。这就意味着,靠3 亿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将会愈来愈难。若9亿多农村人口消费结构一旦升级, 它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实谓不可估量。所以,如何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努力使广大农村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源之一,确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仅着眼于我区的情况,来分析、探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问题。 一、开拓农村市场的制约因素 ——乡镇企业不景气,农民收入受影响。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对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时,包袱沉重,投资乏力,结构缺陷等羁绊,严重困扰和制约其发展,使企业亏损面逐年增大。按乡镇企业的层次看,乡镇集体企业效益的下滑及企业的改革改制,导致农村从业人员比例逐年递减,去年1—8月,我区乡镇集体从业人员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9%。另据区农经站统计分析得知,1998年我区农民所得的76.8%来自农民家庭经营这一层次,而镇办、村办、社办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形成的结果,一是影响了非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收入,其次是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进一步减缓。农民收入来源的减少,无疑成为影响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的购买力。1998年, 我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72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量1194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1.4%。但据我区粮食、食品、烟草、物价等部门对全区1998年度的农产品成本收益的调查,其结果是:7种主要农产品(粳稻、 玉米、烤烟、小麦、蚕豆、油菜籽、生猪),除粳稻外,有6 个品种成本价格均高于出售价格,比价倒挂,烤烟成本高于价格260.41元/50公斤,油菜籽成本高于价格108.73元/50公斤。全区1998年总费用1004688 万元,比上年上升了7.9个百分点。在我区, 农民家庭经营在农村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而农业生产成本继续上涨,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其收入增长却十分缓慢。其次,农产品品质不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也有一个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品种结构的问题,如我区粮食市场上的大米,基本上都是江苏太仓米、东北珍珠米、泰国香米等,而本地大米则毫无市场竞争力。显而易见,一味追求产量目标,势必出现效益下滑、“谷贱伤农”的现象。 ——农村文化消费单一。从农村文化消费情况看,主要受距离城市社区远近的影响较大,但由于历史上农村社区生产的自给自足,使其文化从习惯上就带有相当强的保守性和单一性。1998年,我区农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67元,低于衣、食、住的消费支出。 农村现阶段除少量消费书报杂志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电视、搓麻将,这从现实的客观条件讲,农村社会公共文化消费投资较少,各类文化设施尚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缺乏农村文化供给的氛围。此外,收入水平的高低,与需求的大小是密不可分的,一般情况下,人们的需求首先表现为对满足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然后才会在有条件的基础上,逐层递进。近两年,我区受烤烟“双控”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增幅开始减缓,农村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很可能发生逆转。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市场建设滞后,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开拓。我区尽管现已村村通公路,但是,截至1998年底,全区还有27.6%的村没有自来水;农村电网因体制不顺,管理不善,每度电费高达0.7—2.00元不等,农民面对琳琅满目的家电产品, 大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叹。电价过高是家电商品进入农村居民家庭的瓶颈之一。其次,这些年来,我区城区内的各类商厦拔地而起,而农村的商品组织工作和农村网点相对不足,涉农门市经营视角的封闭化,对农村市场的经营不断萎缩,再加上现在对大件商品的售后服务项目始终未跟上,都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和热情。 二、开拓农村市场的潜力所在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在经历了80年代的两次升级变化之后,现又进入指向以住宅、汽车等为代表的更高档消费升级的准备时期,城镇居民对消费市场的支撑作用将减弱。在这个时期,农民消费若能及时填补城市居民消费调整留下的市场空白,就可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从我区的消费需求看,许多商品的消费还是呈现出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其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旧村改造拉动建筑建材工业市场。我区6.8万户农户, 占全区总户数的67.4%。1997年,区政府将农村旧村改造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盘子,从而使旧村改造步伐得以大大加快。1997年,农村私人建房户5625户,投资额2.76亿元,1998年新增7523户,投资额达5.8亿元。 目前,由于撤地设市后城市规划未完,旧村改造暂停批建,但要求新建的农户仍络绎不绝。因此,今后几年,农村对水泥、钢筋、砖瓦等建材的需求可望继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