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世界经济将具有高速、全球化和以知识为驱动等特征。全世界正处在一个经济大转变的时代,特别是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传统经济正在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这就是知识经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冲击加剧的条件下,如果不把主要趋势搞清楚,就无法进入具体的产业发展环节;如果论新产业,首先要了解知识经济的主体——信息产业。因此,我重点谈一下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影响 最近,国内学界从语义学角度和技术角度讨论知识经济的比较多,但从经济角度讨论问题的比较少;在从经济角度讨论这一经济现象时,正面提倡比较多,全面分析的却比较少。对此,我感到有些担忧。我认为准确认识知识经济的发展特点,充分估计其正面和负面影响是必要的。 今天我们讨论知识经济,是有特定时代技术背景的。其主要背景:人类知识所形成的第三次技术储备,在通讯、计算机领域充分释放出来,以互联网把亿万终端联结在一起的形式加以体现。在这个网络上,光纤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芯片技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使人们用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生产、贸易、消费、科学研究学习和其它社会活动。这个过程的快速推进是革命性的,并且是不可逆的。1995年,世界只有500万人接入互联网;1998年,人数增加到1亿人;预计2—5年内,人数会猛增到10亿人。公司和个人在网上开始交易,科研人员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医生利用网络给病人进行诊断,学校在网上开展教育--网络正在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使距离消失,使国界淡化,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行为方式。更值得重视的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使夕阳工业获得了第二次成长空间,这确实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其结构转换的一次难得机遇。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归纳出知识经济的不同特点。厂商可能更重视其交易特点和定价方式,技术人员可能更重视其科研内容及发展趋势;社会和心理学家可能更重视其对人类行为、组织的影响。从中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下四点: 1、看到这一经济现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会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以往技术储备的产业化,以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和质量性能不断改善的特点推进,过去30年,主要信息技术的产品体积减少了六分之一,从事信息处理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但成本却下降了近80倍。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较少支出,用来购买和安装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及较成熟的软件系统,使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起跑线上与发达国家站在一起。另外一个机会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中国家占据相对优势的轻工、纺织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与现代的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重新获得国际竞争力。事实上,在交通、电力生产和供应、钢铁生产、有色生产、汽车设计和制造、机器装备制造以及金融、保险、贸易及大多数服务业,都存在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极大空间。发展中国家的又另一个机会是利用市场规模的力量引导供给体系的变化。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但国内的巨大潜在市场最终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看到这一经济现象所具有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特征 无论是早期的预言家,还是现实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出现,更没有预料到其飞快变化的供给体系调整速度。除美国之外,几乎绝大部分国家,以及各个国家的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最初都是以极其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经济到来的这一事实。在我国也是如此,当人们刚开始熟悉使用386型计算机时,486很快问世并过时,奔腾586 计算机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人们还未充分利用其内部功能时, 300、400和450型计算机已取而代之。同样,谁也看不出WIN98 比WIN95强在哪里,但WIN95已”无可奈何花落去”。 少数供给商在推出新产品时,已经同时规定了在何时淘汰这个产品,软弱的需求体系完全受控于少数供给商的公司战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让萨伊定律复苏的现象?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技术的绝对垄断,与知识经济相关的技术储备、产业化生产、配套的金融组织方法、市场渠道、技术标准几乎为个别国家的几个公司控制。即便是某个局部市场出现了技术创新,也很快被纳入现存的技术垄断体系;二是产品体系复杂的系统配套性,这个领域的产品,不可能象冰箱、洗衣机一样可以一枝独秀,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其内部元器件必须相互高度吻合,在这个体系之内,最好的产品首先不是其孤立的高性能,而必须具有系统配套性。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著名信息经济家卡尔·夏皮罗(Carl·Sharpiro)说:“竞争不只是与对手的市场竞争,而更在于与供给体系如何协作和配套”。三是消费者的”高转换成本”,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消费者,其消费是关联性的:有了终端,就必须有软件,一旦上网,就要有相应的服务器,当向纵深方向消费时,又必须追加投资,以便使追加的消费与原有的消费设施配套。消费者在选择最初的产品时,可能充分领略获得”消费者剩余”的快感,但一旦锁定,可能就难以自拔,他必须在被锁定的技术领域和品牌内不断扩大购买,如果想改换门庭,则要付出很高的转换成本--抛弃已经支出的,重新置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信息产品厂商的推销模式都具有”欲擒故纵”的特点。 3、看到这一经济现象对就业、 收入分配和传统产业的巨大冲击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1993—1998年,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从6.4%上升到8.2%,在名义GDP 中的份额增加到了15%,这是在单位产品价格从230美元下降到3.42美元的背景下发生的。 建设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数字化传递和有形商品的销售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四大动力。可以看到,其发展正对就业、收入分配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