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激励机制,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应该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反对什么,各种行为的奖罚内容、力度以及如何操作,都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相应的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奖罚条例等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形成涵盖内部各项工作、各岗位人员的管理系统框架结构。约束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反向的压力激励,但因约束也包括对激励本身的控制约束,所以有时把约束与激励并列称激励约束机制。 一、激励机制的作用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原理、功能及相互联系,后移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并延伸到社会科学。然至今对机制这个概念没有完全认同的确定定义,大意是指一个系统的构成因子间的启动—传动—联动—制动—反馈—调整—再启动,这样的自组织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有机传导和制约关系。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对象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也就是激励的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有外部激励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这里主要指后者。 机制属上层建筑,对人有引导制约作用。结构相关性原理指出了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的不平衡性。系统结构是根据系统功能的需要而设计建立的。但系统结构一旦建立起来,便由该结构形成一系列实际的系统功能。这样,系统实际具有的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其与原来设计结构时所需要的功能是不同的。所以结构决定功能的作用大于功能影响结构的作用。同样,激励机制的框架结构是根据系统目标的需要而设计建立的。而激励机制框架一旦建成,便具有一系列的激励功能。处于其中的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就要受到相应的激励,从而使所有的人都朝着框架所激励的方向努力。 一般情况下,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并不完全协调一致。没有激励机制时,一件事对人感到有利即有激励就愿干,不利即无激励就不愿干,利大大干,利小少干。另外即使个人有需求,但横向比较觉得吃亏则也不愿干。比较典型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吃水是一种需求,所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时,吃水的需求并没变,但是一人挑水或两人抬水时都有“白吃”的人,出现不平衡,于是就没水吃了。其原因就是缺乏管理、没有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干得好应有奖,而且要尽量合理;必须要干的事情不干就要受罚,这样,人们就会为组织目标努力工作。 二、激励机制框架的建立 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注意下列因素: 首先要有目的性,即激励框架的设计、激励因素的选择、激励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合理性,即奖罚得当,各方都认可; 科学性,即对各种情况、所有的人都能有正确的激励并能适应发展变化; 有效性,即信息全面、反映灵敏、激励功能效率高; 实用性,要简单易学易行,便于推广。 另外,信息经济学激励机制理论指出,构成激励机制框架需要具备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激励要有限制和约束,防止膨胀失控。首先是法律政策的参与约束,这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力量,人们必须按照法律、政策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政策、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还有各种规章制度、纪律、道德、行为规范等的约束,都要综合考虑,使之协调一致。另一方面,激励框架的设计要使处于不同情况的人、尤其是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双方都能得到各自感到满意的结果,做到彼此协调一致、双方相容,即双赢。这就要围绕组织目标用系统方法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工作及人的不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激励。 “三个和尚”如果规定不挑水者必须给挑水者一定的报酬或做别的事,而且双方都感到合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有人觉得不合理便调整报酬或做事的量,或调换地位。再进一步也可以两人抬水,一人付报酬或做事。还可以三人轮流挑。也可以把包括挑水在内所有的事对三人进行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实际都是一个简单的激励机制。机制建立起来了,不用说三个和尚,再多的和尚也不会没水吃。 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很简单的,单项的激励也是很容易的。这也是近几年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起步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当一个组织机构比较庞大,人员多、业务广、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其激励机制框架要涵盖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关系,所以就要复杂得多。实际应该构成一个激励系统,而且该激励系统应是组织机构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用系统信息控制科学来建立、控制激励机制框架。要保证激励机制系统有效运行,必须有信息沟通与控制,及时掌握激励效果与效率,就可对框架进行控制改造,使其不断完善。 激励是管理的重要方面,激励机制框架建立起来,便可有力地加强管理。但机制并不能代替管理,管理是基础,有了激励机制同时加强管理,机制才能正常运行。 三、激励机制的形式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建立了激励机制。但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等条件不同,所以激励机制也有所不同。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激励机制也随之改变。综合各国的情况,主要有奖励制度激励机制、工作设计激励机制、参与管理激励机制、组织气氛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以及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