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新挑战 今年我国扩大基建投资的政策初见成效,在出口下降和消费不振的不利情况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回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初步扭转了严重滑坡趋势,同摆脱经济困难还相距甚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外形势的一系列新变化,向我们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认真思考采取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挑战,包括通货紧缩加深和市场持续低迷,乡镇、私营企业纷纷陷入困境,金融体系和社会失业的风险加大;美国悍然侵南和轰炸我国使馆,公开提出谋求全球霸权的新战略,严重威胁着我国主权与领土完整;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洪涝灾害,水利设施严重滞后于抗洪需要,今年各地再次频繁发出洪汛警报;出口下降可能长期持续甚至深化,世界各地频繁爆发严重金融危机,预示酝酿一场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危险。 一、国内通货紧缩形势的挑战 从1997年以来,我国已出现连续20几个月份的物价下降,今年经济增长虽然出现回升势头,但是,通货紧缩并未缓解反而出现了深化趋向。今年1月—5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下降3.2%,比去年加深了1.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跌了7.8%,比去年同期加深了4个百分点,出现了历时30个月持续下降后的最大跌幅。通货紧缩波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全国几乎所有省市和地区,以及各个行业均出现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呈现出惯性般自发深化的趋势,必然加剧生产过剩和市场萎缩的状况,削弱扩大基建投资启动内需的效果,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甚至纷纷破产,增加社会失业的不稳定因素,形成恶性循环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导致国民经济陷入全面萧条。 当前,各种类型企业的经营困难不断加深,也是酝酿经济危机的潜在隐患和症兆。其实,近年来经营困难早已不仅限于国有企业,如1995年上市股份公司中有60%效益出现滑坡,其中21%的上市公司盈利下降了50%以上,1998年沪、深上市公司业绩进一步普遍下滑,许多地方的乡镇企业也面临着严重困难,但是,由于统计不严格和浮夸掩盖了问题严重性。南方某些地区私人乡镇企业相当发达,前几年工业产值增长似乎良好,但据当地人反映,工业及消费用电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当前,国有企业效益在投资拉动下初步好转,但是,乡镇、私营中小企业的困难却不断加深,已经发展到难以遮掩的危机程度。据南方某发达省份的一位私人企业家称,1999年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前几年各类企业也很困难,但现在仿佛就要“油枯灯灭”了,10家私营企业中有七、八家亏损,大多数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但因担心债主追债或银行拒贷不敢声张,当地上市公司也普遍作假账隐瞒亏损。现在不少人对公有制企业丧失了信心,将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于非公有制企业,但据各地反映,由于当前市场需求不振和效益不佳,私营和外资企业正纷纷撤资。 当前,我国应特别重视大规模三角债的蔓延的趋势,因为,这种现象不仅具有巨大的危害性,而且是酝酿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先兆,能导致企业缺乏相互信任和经营风险上升,甚至导致正常的经济联系陷入混乱和中断,仿佛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洪水猛兽”,一旦在生产、流通领域中蔓延、扩散,无论经营效益好或差的企业都会受到波及,企业无法作出正常的生产、销售和投资决策,甚至被连锁债务拖累得精疲力竭和举步维艰。当前我国的三角债规模已迅猛增长到上万亿元,相当于1991年三角债危机拖欠规模的数倍之多,债务拖欠积累导致了商业信誉普遍下降,企业资金周转的成本和风险显著增加,市场疲软和产品滞销的状况更趋严重,倘若政府不采取干预政策及时进行治理,必然牵连到众多企业和整个银行体系,导致生产、流通交换关系陷入混乱甚至瘫痪,最终因银行不良债权积累爆发全面金融危机。 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许多病症,同俄罗斯经济前些年的病症很相似,如连环三角债数额巨大,各类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社会失业不断扩大,但是,这种状况并未引起俄罗斯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反而轻信西方宣扬的规范化经济理论,将其归咎于“改革阵痛”和产权界定不明晰,误以为加快市场改革和私有化就能度过难关。俄罗斯经历了连续多年经济萎缩,尽管私有化企业普遍陷入严重亏损,大量资金却涌入股市引起股份暴涨,暂时缓解却埋下了更大隐患,结果股市虚假繁荣而实质经济长期萎缩,三角债在生产、流通领域迅速蔓延,最终爆发了全面的财政金融危机,政府的财政税源枯竭无法支付雇员、军队工资,银行体系因不良债权积累陷入全面瘫痪,社会民众无法提取存款大规模挤兑银行,虚假繁荣的股市陷入全面崩溃,甚至新兴资产阶级的股票、存款也一扫而空,戈尔巴乔夫损失了全部私人财产。中国应该充分吸取俄罗斯的教训,切不可麻痹大意,才能避免重蹈复辙。 我们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是,倘若政府不采取果断的干预措施,通货紧缩还会产生自动加速的惯性作用,导致市场疲软和生产过剩状况恶化,加重企业和银行的三角债拖欠危机,加剧社会失业和市场需求萎缩,形成恶性循环的经济连锁反应。许多人重视金融风险而轻视企业困难,但实际上,生产企业的厂房、设备和待销产品,恰恰有很大部分来自银行的贷款,企业陷入亏损或破产造成的任何损失,都直接意味着银行贷款和居民储蓄的损失,企业长期大面积亏损必然导致金融危机,促使银行不良债权迅速转化为死账。有人认为通货紧缩意味着物价稳定,但实际上,通货紧缩导致生产企业纷纷衰败,最终会造成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由于政府必须对人民储蓄承担无限责任,因此,敞若认为将国有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政府就能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是危机的,一旦企业困难长期积累触发了银行危机,政府将面临左右为难的痛苦决择,听之任之将造成银行、股市陷入崩溃,所有在银行存款的企业和居民均蒙受损失,进而导致国民经济陷入全面萧条之中,但单纯注资以挽救银行也难以奏效,因为失去物质生产支撑只会造成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