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澳门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澳门曾经是东方最大的贸易转口港之一,也是欧洲前往中国及日本经商的必经之地。但在香港开埠后,澳门的贸易转口港地位逐渐下降,并逐步发展为以博彩、旅游业为主的消费型城市。 澳门经济发展始于六十年代。迄今为止,澳门大约经历了工业化发展及其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多元化和结构调整阶段。六十—七十年代,由于欧美国家给予澳门普惠制待遇和纺织品出口配额免税政策,香港工业大量转移澳门,出口加工业一度成为澳门的最大产业。澳门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七十年代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6.7%,堪称世界之最。进入八十年代后,澳门制造业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金融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虽难澳门的经济年均增长率已降至8%,但乃居世界前列。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降低,导致澳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1996年和1997年分别为-0.5%和-0.1%),年均增长率仅为4.2%。加之私人消费和投资不振,工业品出口竞争力下降,澳门经济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期。 二、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 澳门经济发展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整体的经济规模较小。澳门是个弹丸之地,人口只有四十多万,本地的市场规模十分细小。据统计,1982-1997年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由79.8亿澳门元增至584.72亿澳门元,按当年平均兑换率算,分别为12.7亿美元和73.7亿美元。 二是对外依赖性强。澳门最典型的海岛型经济,对外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澳门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是在接受海外客商发来的定单,输入所需要的原料设备,经过加工生产,再将产品输往海外市场的。1997年澳门进出口商品总额(包括再出口)为524.6亿澳门元,占澳门当年生产总值88.41%。澳门旅游业的对外依赖性也十分显著。目前澳门旅游博彩业收入占到本地生产总值1/3以上。按人均消费海路769澳门元,陆路2089澳门元和空路923澳门元计算,1997年海外游客在澳门的消费额高达78.3亿美元,1998年头两个月消费额为17.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是实行基本自由的经济制度。澳门的税制简单、税率低,货物、资金和人员进出自由。除烟、酒和汽车等少数几种货物外,各种原材料、设备和产品的进出口均免税,资金和外汇调动自由,没有任何的限制。外资可以在澳门自由开设公司,与本地企业没有差别。同时,澳门政府也制定了多项鼓励投资的优费法则,包括各种税收减免,给予厂房贷款利息补贴,优先批地给有利于本澳发展的工业等。 四是产业结构变动大。长期以来,澳门都以转口贸易为主。到十九世纪中叶,随着香港经济的崛起,澳门转向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进入八十年代后,出口加工业异军突起,一度成为澳门最主要的产业。目前,澳门旅游业仍占主导地位,仅博彩收益就占到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的40%,成为澳门政府最大的财政来源,对澳门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六十年代以来,澳门经济终于摆脱了以三大传统手工业为主的落后局面,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逐步建立起纺织、塑胶、电子和玩具等工业行业。目前的澳门工业仍以制衣和玩具业为主,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人均固定资产少,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澳门的整个工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1997年澳门新设公司665家,平均资本额仅为20.7万澳门元,比上年的平均资本额下降近一半。 六是行业关系比较松散。澳门各个行业大多是顺着各自的轨迹发展起来的。以四大行业为例,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取决于外部游客的多寡,出口加工业发展则取决于外部市场特别是欧美国家市场的变化,银行业发展受内地的影响大,建设业与澳门关系十分密切,但其发展深受外来资本、外来炒家及外来用家的影响。这种行业结构关系,虽难不利于行业间的互动发展,但其中的个别行业变化甚至衰落,也不会给其他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 在澳门产业结构的形成中,澳门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澳门博彩业的发展明显是政府特殊政策的产物。澳门博彩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但直到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颁布发令,把澳门作为特殊旅游区,特许开设赌场以来,这一特殊行业才合法化,并在政府特许和管理下得到不断发展。七十年代以来,大西洋银行一直是澳门的唯一银行。1970-1982年,澳门政府颁布了新的银行法令,逐步改变以往的保守政策,才使银行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并成为澳门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三、澳门经济发展的近忧与远虑 当前澳门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支柱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旅游业出现衰退。据统计,1993年—1998年间,澳门游客入境人数由782.9万人次降至694万人次,其中香港游客由606.8万人降至约400万人,下降率分别达到12.8%和50%。同期酒店入住率由57%降至1998年3月份的52.3%。另据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资料,1995年博彩业收益下降11%,1996年再跌6%,1998又比1997年下跌19%,极大地影响了澳门的财政收入。二是制造业日趋萎缩。1984-1997年间,澳门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36%降至20%以下,其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由44.4%降至1997年第三季度21.1%。制造业的不断萎缩化,必将导致商品出口减少。据统计,1990-1997年间,澳门货物出口由136.4亿澳门元增至171.3亿澳门元,年均增长率仅为3.31%,以澳门的经济发展模式很不对称。三是建筑地产业地位下降。从1993年起,由于房地产供过于求以及部分外来资本撤走,澳门房地产开始走向衰退,楼价不断下降对澳门经济构成严重的影响。据统计,1993-1997年,澳门楼房建筑面积由142.7万平方米降至115万平方米,建成或扩建的楼宇单位由15668个降至9096个,其中住宅单位由14198个降至6220个,下降率分别达到24.1%和1.28倍。同时,由于房地产的长期不景气,造成建筑业薪酬不断下降。1994-1997年,澳门建筑业员工实质薪金指数下降了9.8个百分点。四是银行同业竞争加剧。1992-1997年8月,澳门机构和私人存款总数由258.8亿澳门元增至488.8亿澳门元,但因经济增长放慢,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增大了成本负担,导致银行业利率下降。此外,澳门银行业的贷款以建筑、公共工程和私人置房贷款为主,上述信贷总额超过2/5,制造业贷款仅10%。这种信贷结构,在澳门房地产持续低迷,收款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是不利于澳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