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经济的竞争在于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是这种竞争的基础。然而,目前教育投资体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亟需进行改革。 一、教育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双重性质。生产性是指教育投资的作用结果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能使人的劳动收益提高,给生产经营带来直接的作用。消费性是指教育投资也是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如通过提高文化层次,达到精神享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投资生产性质的属性表现为更突出更明显。 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看,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现代劳动力再生产的首要条件。现代劳动力与传统劳动力有着质的区别,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劳动技能和技巧的劳动者,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体。因此,培养造就这样一批现代劳动力,没有经过较长时期的培养、投入显然是无法达到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其次,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起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投入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使投入同样多的物资资本、资金和技术可以获取更多更大量的产出。第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导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投入的增加,如利用国外资源等等,从而导致其产出量的增加。第四,劳动者结构的改变和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或部分提高,引起劳动力使用的更加合理及其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在不增加劳动投入和不增加其他要素的情况上引起产出量的扩张。总之,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投资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尤其应当对教育投资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投资更应具有超前性和独立性,否则就难以适应推动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投资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二、我国现阶段教育投资中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在只有个人家庭和政府两部门的经济中,教育投资方式可为:教育投资全部由个人家庭承担模式;教育投资全部由政府承担的模式;教育投资由个人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模式。但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投资现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取了由个人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的方式,这主要与劳动力的再生产方式及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则是实现政府和个人家庭共同完成教育投资的内在动力。教育投资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采取由个人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的方式是普遍规律。劳动力的再生产是个人实现其自主选择和自我意愿的最重要的体现。政府(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帮助个人如何更好地实现这种选择和愿望,而不是取代个人的这种意愿与选择。这应是任何社会尤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投资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严重不足。这是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相衔接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社会多渠道投资办教育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根据目前中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现状和特点,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政府仍将承担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可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中国教育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其中基础教育则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1998年我国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2.66%,人均12.92美元,低于发展中国家人均42美元的水平。1985年中央就提出: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但国家对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中国地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收入分配差别大,特别是城乡差别较大。因此,政府教育投资的重点应在初、中等基础教育,兼顾中、高等教育,并建立市场经济下的中、高等教育的市场个人投资机制,初、中、高三层次教育同步发展。但长期以来,政府对教育三层次的投入重点不突出,侧重不大,以至基础教育落后,当然高等教育也难说先进。虽然立法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规定只收杂费、不收学费,但办学经费不足,学校对学生乱收费难以制止。农村儿童失学率较高,需要社会来共同投资“希望工程”。在高等教育经费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后勤保障,管理松懈、资源浪费,使科教经费进一步压缩。 (三)尚未真正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投资机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居民承受水平低下,长期以来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1990年才开始逐步实行高等教育缴费上学制。但力度不大,中高等教育投资基本上停留在公办民助的形式上,个人投资部分占教育总投资仍是很小的一部分。以1998年浙江为例,高等教育的缴费占生均培养成本的20-25%。初级教育是基础教育,规定由政府投资,但在城市,个人投资的实际数已在逐年上升。据浙江省市地级城市调查,中小学除规定的杂费外,学生每年仍要缴400-500元的费,是规定杂费的5倍。但这笔钱未能全部用到教学上,很大一部分被课外资料、“校外辅导”等消耗,形不成真正对教育本身的投资。另外,教育部门也没有形成市场对投资的约束,这在高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教育投资改革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