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色彩意识的真正觉醒,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起,欧美各电影大国的一些电影艺术工作者,努力开掘电影色彩的表现功能,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存在的电影色彩的文化意蕴,至今并未为人们充分理解和重视。尤其是中国电影,在对色彩的运用上多数仍停留在还原现实的基准线上,或仅对局部的表意功能有所发挥。因此,对电影色彩的文化内涵作系统的梳理和必要的理论阐释,便显得很有必要。 时代社会文化神韵的传送 以画面图像为负载主体的电影,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也注重色彩的运用,然而,由于对色彩认识的肤浅与局限,往往重在外观的“形”似,而忽略了在其内在文化底蕴的“神”似上下功夫。严格地说,这是对电影这一图像文化的审美特性缺乏深入理解的表现。在电影的视觉语言运用中,应充分发挥色彩具有超越物化功能的艺术特性,使精心营造的彩色世界走进观众的心灵,不动声色地传送出镜头所包孕的抽象观念和深厚意蕴。 优秀的叙事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社会的历史产物。故事影片反映时代社会特色,最直接地体现在影像的内部构成上。比如中国古朴的大屋顶建筑与欧洲中世纪的拱形教堂,观众绝不会将它们混同;同是中国民居,清代的屋宇,同明代的居所也风格迥异;又如,不同时代社会人们的着装,常常有明显的差异,等等,凡此,都具有具象化的直观效果,色彩的配置与营造,则更能透过直观效能传送内在神韵。法国“新浪潮”电影元老弗朗索瓦·特吕弗在1980年拍摄了一部彩色片《最后一班地铁》,反映的是纳粹占领下巴黎蒙玛特剧院经理犹太籍导演吕卡斯·斯坦奈长期隐居在剧院地下室,通过第三者为剧团排戏,演员们排除种种困难与艰险,坚持献身艺术的故事。为了准确表达戏剧界人士生活在那漫漫长夜般的黑暗年代,影片采用了深褐色的色彩基调,使故事发生的地点——剧院内外,始终笼罩在斑驳陆离的往事陈年的氛围之中,毫无生气的深褐色调,给人以强烈陈旧感的视觉冲击,一下子便将观众引进那个黑夜与浓雾并生的年代,似乎与剧中人一起,感受到那凛冽的寒夜里发生的一切令人不寒而栗的不幸事件。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那段在记忆中似乎已褪了色的往昔岁月,由于色调所造成的时代距离感,也有助于今天的观众能够既感性又客观地审视那段往事,评判那段历史。舞台上面的戏剧生涯,本应色彩斑斓,可是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岁月里,连戏剧舞台都如此地了无生气,一般平民的生活又将如何,难道不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吗? 色彩可以产生历史感,能将观众一下子带进影片中古旧的年代,又能使观众始终保持着“距离感”,冷静、历史地去看取人生;色彩也可以准确展示出当今的时代气息,给人以鲜明强烈的现实感。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与此相伴而生的是精神文明的极度虚空,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敏锐地捕捉注这一矛盾的社会现象,于60年代初连续拍摄了《奇遇》、《夜》和《蚀》三部影片,形象地探索了当代意大利一些中产阶级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变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情感的不可交流。影片《红色沙漠》在上述“关于人类感情的三部曲”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后工业时代现代人的绝望、孤独与人性的被扭曲。影片正是通过色彩的超乎常规的运用,来形象地凸现这一特定的时代风貌的。烟囱林立的工业区,施放着褐色、青灰色、黄色、黑色的废气与废水;纵横交叉的泄水沟里,排放着灰白色的污水;原本绿色的沼泽地长着污染而成的红色小草;远在钓鱼房边的小河,无论是河水抑或岸边的青草,都变成了石油般的黑色;四通八达、高耸入云、呈几何图形的高架天线,红白相间,在日光下分外醒目;橙红色的高压电线,与银灰色的钢条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这些斑斓的色彩,正是西方社会后工业时代的突出表征,人们毋需深入到影片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中去,便可辨识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安东尼奥尼在这里充分发挥电影具象化的视觉效应,大胆地运用色彩表意,不拘泥于物象原本色调的再现,敢于打破“摹写”的陋习,使色彩在银幕上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活力。正是这些“丰盛的,令人心神不安的美”,准确而又传神地传送出西方后工业时代破坏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给人带来难以忍受的污染和压抑,致使人性、人情变异、扭曲的特有文化氛围。 在中国观众中,大凡了解“文革”十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的人,只要在银幕上看到“红海洋”的场景,或者无论男女多穿草绿色军便装时,恐怕谁也不会将它与历史上别的什么年代相混淆。红色与草绿色在这里成了特定的时代色调,它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容,为那个时代所独有。红色由汉民族传统的表示喜庆、庄严、隆重之意衍化为拥护、崇拜、狂热等等涵义,草绿色的内涵也扩展成坚定不移、矢志效忠、永远紧跟的象征色。在这些影片中,经极度渲染的色彩所显示的文化含义,在当时为数以亿计的被愚弄并处于政治高压下的人群所虔诚信奉,于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地上,高举着马列主义无神论大旗的忠诚卫士们,却在“红海洋”掀起的“红”、“绿”交杂的惊涛骇浪中,万众一心地开创着史无前例的造神运动;以“文化”革命为名的捣毁文化的暴虐行径,则在罕见的岁月中肆意横行。是可叹的悲剧,抑或可笑的嘲弄?历史颠倒特定时段的特有文化神韵被这些强化了的写真色彩描摹传示得何等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