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五十年的香港电影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从1949年底到1966年中,是香港电影的繁荣时期。受新中国成立的直接推动,长城、凤凰、中联等公司先后成立。同时,又崛起了邵氏兄弟公司、电影懋业公司等等。这些公司除具有雄厚的资本之外,还拥有或培养了一批卓有才能的导演、演员和技术人员。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呈现出百家兴起、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十六、七年间共拍摄了四千多部影片,平均每年二百多部,最多的1961年为三百部。现实主义占据创作思想的主导地位。 朱石麟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他改变了战后香港电影以反映内地几个大城市的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畸形现象,把它带回香港这个现实的环境之中。镜头的焦点对准了香港的现实问题。为龙马、凤凰、长城等公司创作出了《误佳期》(与白沉合导)、《一板之隔》、《中秋月》、《一年之计》、《新寡》等一系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杰出成就的影片,成为这一时期香港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的领导者。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在1954年加入邵氏公司,九年间执导了二十四部影片。他匠心独运的导演风格存在着绚烂雕琢和朴实淳厚的两面,特别醉心于表现古代生活和古代文化,并且创造出了适于表现中国风味的民间故事的片种“黄梅调电影”。他创作的《貂蝉》、《江山美人》先后获得亚洲影展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还有陶秦的《四千金》、袁仰安的《阿Q正传》、易文的《星星、月亮、太阳》、秦剑的《慈母泪》、李铁的《危楼春晓》、卢敦的《十号风球》、李晨风的《人海孤鸿》、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王为一的《七十二家房客》等等。戏曲片的代表作有《宝莲灯》、《帝女花》、《紫钗记》。还有,自1949年开始拍摄的功夫片系列《黄飞鸿》,在五十年代连续拍了二十六部,均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创造了世界片集的最高纪录。 从1967年到1978年,是香港电影发展的转型时期。 1966年内地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也波及了香港,使得曾在香港电影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如长城、凤凰、新联等大幅度减产,影响力大降。 另一方面,六十年代的香港已从半中半西、半新半旧的转口贸易港逐渐发展成具有独立实力的工商业大城市,经济起飞,七十年代进入空前的繁荣。人们的电影观念随之产生了变化,从讲求“教化作用”变为强调“娱乐模式”,即通过消费为观众提供娱乐消闲的功能,同时也强调社会阅读模式。即通过电影这一传播媒介使观众认识社会和人生。于是,为适应观众的需要,香港电影便开始了转型,基本上脱离了过去的社会写实传统,逐渐发展起完全以娱乐为目的的各种类型电影。新派功夫武侠片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七十年代初曾占年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新派功夫片的第一批代表作是1966年至1967年间推出的张鑫炎、傅奇的《云海玉弓缘》、张彻的《独臂刀》、胡金铨的《大醉侠》等。与拍法呆板、制作简陋、故事草率的老派武侠片相比,新派武侠片以精细的技巧制造电影的动感,紧凑迫人,奔放浪漫。 从1970年起,新派武打片的主要描写对象,由古代的刀剑武侠变为近代的拳脚武师,演变成世界知名的“功夫片”。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虎争斗》为其最主要的代表。他的武打功夫既有咏春根底,又中外东西合璧,综合性的打法一鸣惊人,一举成为国际性的影星。这些影片很快便打入欧美市场,并在西方掀起了“功夫热”。 此后,兴起了楚原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新派古装奇诡武侠片,以及刘家良的具有广东乡土特色的南拳片。 在此期间,唯一能与武打片抗衡的片种,是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兄弟创作的喜剧片,如《半斤八两》等。 1977年起,洪金宝自导自演的《三德和尚与春米六》、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醉拳》等,形成了香港电影的一个新片种——功夫喜剧。成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其拳脚功夫和杂技身手又极其出色,很快便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超级武打兼喜剧明星。 转型时期的香港电影年产量平均一百部左右。粤语片从1968年起曾一度衰落,但在1973年后又重新兴起。1970年成立的嘉禾公司和1967年成立的第一影业公司,与邵氏兄弟公司一起成为这时期香港影坛制片量最多的机构。 从1979年到现在,为香港电影的多元化创作时期。多种多样的类型电影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影坛产生过著名的新浪潮运动。崛起了徐克、许鞍华、章国明、方育平、严浩、刘成汉、蔡继光、余允抗、洗杞然、黎大炜、张坚庭、张婉婷、罗启锐等等一批青年导演,他们文化水平都比较高,不少人还曾出洋留学,受过高等电影专业教育。在进入电影圈之前,又大部分都在电视台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因而,具有比较优越的素质。在创作思想上,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通过整部影片或影片中某些刻意构造的画面去传达自己的主观意识。在艺术技巧上,则醉心于创造“外在的真实的表象”,营造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他们创作的影片在香港影坛形成了一股冲击力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徐克的《蝶变》将科幻电影与武侠电影合二而一,整个刷新了香港武侠片的观念。方育平以其《父子情》、《半边人》、许鞍华以其《投奔怒海》、严浩以其《似水流年》接连夺得了第一至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