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相望,新中国已走过了50年光辉而艰辛的道路,新中国的电影艺术也历经了50年风风雨雨,在这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领域里,中国女性导演也风情尽展了50个春秋,她们精心磨砺,执着探索,创作出了大量内蕴丰厚、艺术创新的精品。在历史演进中,她们形成了前后相继,不同“代”的导演群,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建国后至今已出现了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女性导演。我们就以此为线索,去探寻三代女导演各自不同的创作轨迹、价值取向和风格特点,揭示代与代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精神。 第三代:个人精神体验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化 第三代女性导演与同时代的男性同行相比,尽管寥若晨星,但仍有王苹、董克娜等人满怀革命胜利的激情,带着真诚的创作理想,用电影直接表现时代的政治风云。她们自觉自愿地将个人革命征程的历史记忆融汇于除旧布新的现实之中,热情讴歌新的价值观、新的思想和新的人物,与当时男性导演一样在创作上由历史和政治所支配,伴随着政治波涛的升沉而起伏。她们的作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观念,构筑符合集体道德准则并为社会敬仰的社会主义英雄神话。 王苹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以陈喜与春妮的爱情关系的变化和童阿男事件为主线,从社会政治和家庭伦常关系中揭示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歌颂农村青年妇女春妮美好的心灵和纯朴的爱情。 董克娜的《昆仑山上一棵草》,描述两代女人投身社会艰苦工作的历史命运,影片直接用小草隐喻女主人公惠嫂,将雄伟的昆仑山脉作为宏大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的象征。 王苹她们的这些现实题材影片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密切联系,创造出了特定社会政治氛围中具有特定情感和行为的人物形象,结构了一种直接标示时代的作品本文和简洁明快的语言方式,成为那个时代此类电影的基本样式。她们还十分关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她们尽管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段上与男导演有趋同性,但作为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精神体验,侧重写革命与家庭的关系,写恋人情,写夫妻爱,在严峻残酷的斗争故事中溶进一种温馨的情愫。《永不消逝的电波》就带有导演王苹与丈夫宋之的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历史体验。影片情节设置为敌我对抗、剑拔弩张的地下斗争氛围中宁静而温馨的家庭生活,虽气氛紧张激烈却自有一份从容。 所以,从总体创作来看,第三代女导演一贯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歌颂英雄,歌颂革命精神,影片格调昂扬明快,人物形象成为阶级典型的符号,叙事格局是高度政治象征化的模式。虽说与同代男导演有相近的情节演进套路、结构样板和人物类型,但毕竟因其有另一种女性的温柔和情调,另一种创作敏感区与兴趣点,也就创造了另一种直白、流畅而舒缓的艺术风格,组成了另一种将个人精神体验与时代政治有机结合的主流意识形态文本。 第四代:新旧两岸之间的津渡与中流 第四代导演中涌现出一批既执着又勤勉的女性导演,阵容强大,成绩显著,令人称道,代表人物有黄蜀芹、张暖忻、陆小雅、王好为、王君正、史蜀君、肖桂云等等。她们创造性地继承传统,在发展电影观念,开掘电影艺术,思考和呼唤女性意识方面有其鲜明的特点,从而承上启下: 1.电影观念的发展 这一代成长于60年代,受苏联影响的女导演到新时期来临才开始单飞,当时新旧交替,纳新吐故,电影观念悄悄变化。女导演张暖忻得风气之先,首先发出“电影语言现代化”的呐喊,与当时的“扔掉戏剧拐杖”、“与戏剧离婚”等口号相互呼应,大大冲击了第三代以政治伦理教化为内核的传统影戏观。在创作上也开始新的尝试与探索,打破传统讲求环环相扣、封闭的因果关系的戏剧性结构,追求接近生活原生态,反映生活自然流程的散文式结构。 像史蜀君的《女大学生宿舍》为了表现女大学生的欢乐、苦恼与思索,就“采取了截取一段真实生活给人看的抒情散文诗式的结构形式”,充分表现了一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 王好为的《哦,香雪》在散文化方面更纯粹些,样式更完整些。影片没有贯穿始终的戏剧冲容和情节,而用日常生活代替了虚构故事,主要人物也只有三个天真活泼的农村少女。片中从容细致地表现新的工业文明对她们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冲击和改变,在交织着矛盾的生活横断面中凸现真实生活的情趣,因而取得了情景相生的意境美。 的确,散文式结构自由空间大,随意性强,没有总的悬念,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高潮,可以自如地书写复杂的人物关系,刻画丰满的人物性格,打破大团圆的结局,留下更有余味的开放式结尾,这些无不适于敏感,细腻的女性导演发挥所长,在普通人平凡的生活中发掘诗情诗意。 这时,由于像巴赞纪实理论等国外电影美学和其他文化哲学思潮的理论浸润,女导演们在80年代初开始创作纪实影片。从张暖忻采用非职业演员,初尝长镜头的《沙欧》开始,一批在传统蒙太奇理论上有所突破,承袭巴赞纪实美学的作品相继问世:王好为以典型的纪实风格多细节、多头绪地表现市井小民生活形态的《夕照街》;陆小雅细腻刻画少女内心思考与隐秘,将纪实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的《红衣少女》;史蜀君结合纪实和写意手法去呼唤良知、爱心、真诚和勇气的《女大学生之死》……都可以看到导演随着观念的变化,在创作上开始了对生活自然本色的追求,从而形成了自然、朴实、优雅的风格。 2.艺术特性的开掘 第四代女导演对自己执导的影片,在艺术上有明显的探索与开掘,并由此与第三代女导演形成鲜明对照:第三代以写实为主,从政治角度开掘主题,注重题材的社会性选择和价值判断,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演绎了一出又一出社会情节剧,形成了社会主义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而第四代对这已耳熟能详的电影语言和样式进行创新,叙事形态呈现多元并立状态,既有清醒冷峻的写实,又有浪漫抒情的写意,她们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化主体意识,注重电影艺术本体及其形式因素,强调开掘画面自身的潜力及艺术可能性,从而增加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具体来说,有下面一些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