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1992年开办高职班以来,在高职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学习了许多兄弟院校和专家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和本地区实际,近年来我们在高职专科部分专业中实行了“基础平台+技能模块+资格证书→专业(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将几个性质类似、能力水平相近、学习时间相同的专业归为一类(相对于某一行业、职业领域或技术领域),建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在内的基础平台(如机电产品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平台、电子信息及自动化平台、经济管理及餐旅服务平台、建筑工程及建设行业管理平台等),在每个平台之上构筑若干个针对职业岗位的技能教学模块(包括专业技术课和实训环节),每个模块对应1—2个职业资格证书,1—3个技能模块组成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附:机电产品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平台课程结构模块图) 在各基础平台和技能模块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1.适应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按职业领域和岗位群实际需求,对针对性强、人才需求相对稳定的职业岗位群,基础平台可相对“窄”一些、“薄”一些,突出其技能模块;而对岗位变迁、发展较快的职业领域,则应对基础平台加宽、加厚,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变迁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能力。 2.横向打破专业、学科的空间壁垒,即同一基础平台之上的各技能模块可通过选修方式,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互选和学分认同;而在纵向则突破按学期顺序的“三段式”时间界线,根据各教学模块的特点,既可采取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专业的方式,也可采取从实践到理论、从专业到基础的方式,或交替进行。 3.充分考虑与中等教育和普通本专科教育的衔接和沟通。淄博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其高职教育现阶段主要为专科层次教育,因此在构建基础平台时要尽量与普通本专科教育相衔接和沟通,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为高职专升本教育打下基础;而在建立各技能模块时,则应尽量体现其高职特色,突出其针对性、实践性和能力本位思想。另外,针对不同生源,基础平台与技能模块的构成比例应有所调整。如对普通高中生源应加强其技能模块中实践课程部分,以强化其职业技能;而对三校生则应拓宽其基础平台部分,以弥补在中职阶段文化理论基础的欠缺。 4.体现整体优化原则,开发综合性课程。按照“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突出特色”的原则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并注意开发综合性课程,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减少同类课程间的重复。如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合并为工程力学,将工程数学合并到高等数学等。 5.体现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思想。注意学生行为意识、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如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合作共事、处理矛盾的能力等。构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和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 6.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处理好基础平台与专业模块的结构比例,展宽基础,模糊专业界线,强调专业方向的弹性和灵活性,提高对社会需求的调适能力。 (2)综合化与专门化的关系。 当代科技领域存在技术的高度专门化和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的综合化趋势,而以综合化趋势为主。不同专业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可通过技能模块的互选增加学生对综合性技术领域和复合化岗位的适应能力。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将两类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结合起来,而不是分割开来,理论教学注重应用性、瞻前性和可持续性;实践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4)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在基础平台中, 人文科学课程(哲学、文学、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应占一定比例,并与自然科学、职业技术融合起来,倡导一体化素质型教育。
机电产品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平台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