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高级发展阶段,即知识发展产业和国民财富中的知识含量已处于绝对优先地位。知识经济为现实打破了传统社会关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能劳动的简单分工,一切劳动者最终都是“知识型”的,而技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劳动技术密集型的职业群体曾经制造了“东亚奇迹”,但以金融业首当其冲的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传统的职业训练已无法适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因此,经济学家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职业教育必须着手改革,一个基本的方向是“加强知识的教育”奠定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传统的中职教育危机和改革的基本方向 知识经济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仍属于中等教育范畴,它的合理定位应当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为学生的现实就业作好准备,更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既要使学生完成职业能力的初步教育,也要使他们受到未来社会劳动者理应受到的文化科学和现代价值观的基础教育。因此它同时是一种过渡性的、发展性的教育。 传统观念认为,中职教育属于技艺型教育。所以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都应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胜任某种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合格的量化标准。这种职教观念在工业化初、中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这种教育并非是以“人”为本的。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预见到这种观念的局限性,他指出:“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的愿望”。马克思以后,社会又大踏步前进了,一个显著的标志是知识经济替代了人们当初设想的大工业社会,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为此面临着三大危机: 一是知识的危机。知识经济时代打破了传统的职业结构和社会分工,并对职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以中国的制糖业为例,90年代初期大约有从业者80万人,当时主要以人工操作和流水作业为主,但这一套在目前大型制糖集团基本上被淘汰了,而代之以操作上的电脑化和高度的信息化。企业的生存面临国内、国际两个竞争市场,因此对职业者的策划知识、外语知识和公关技能等有了截然不同的高要求。而这些高要求根本上是一个知识的结构和层次问题。 二是就业的危机。知识缺陷必然导致生存危机,这个真理在中职教育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象今日一样表现得如此确切和严峻,国家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是非常有限的, 而光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就有300多万,如果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在内逾千万,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得以自存呢?近年来中等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不景气(教育部职教司的统计大约是31%,远远低于80年代78%的比例,也低于目前高校毕业生81%的就业比例),学生普遍有自卑和厌学情绪。 三是发展的危机,不仅是一个资金和物质基础的问题,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改变,即发展“远程教育”,对教育思路、课程结构和教师的素质都有根本不同的要求。 三、远程发展的含义和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的中职教育必然是一种“过渡性”教育,即为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既不是终生教育的结束,也非就业前阶段性发展的结束。它的教育目标不再直接是“就业方向型”的(事实上也不可能),而是过渡性的远程发展。因此,我认为,它的核心含义可表述为: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生存发展的能力而进行的知识和技能的过渡性教育。这含义隐含着两种发展的方向:一是改革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中等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由中等向高等延伸,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对高级技工型、复合操作型、经营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接轨,打破高等职教只招收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格局,对口招收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辅设一条通向高等教育的桥梁,建立起适应不同生产水平、不同生产方式和不同层次升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渠道与模式。 远程教育的基础是发展中职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新一代劳动者必须具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自己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中等职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应当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在需求,科学地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能,能够接受继续教育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使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水平,能够与科技发展水平始终保持一致。 四、远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改革设想 关于中职远程教育,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依据《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要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设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基金,实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也要加强职业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为此,提出我国职教工作的重点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过去相对注重数量发展逐步转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办出特色;二是要从相对注重学历教育逐步转向根据市场需要实行学历教育与各种培训并举,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三是要从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转向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四是要从单纯依靠政府办学逐步转向在政府统筹下,依靠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共同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