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的实利主义教育思想演变而来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兴起了学习西艺运动,开始在学校中实施职业教育。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在福州马尾设置船政局, 并附设船政学堂。1867年1月,福建船政学堂正式开学, 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1874年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1898年附设工艺学堂等,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职业学校,它是适应当时社会历史发展要求产生的,并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清末还有专门收养无业游民,教以简单工艺技能的机构,称之为工艺局,当时较有影响的有北京创办的首善工艺局、北洋工艺局和农工商部工艺局。戊戌变法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实业学堂。1902年实业学堂进入学制,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被列为独立的实业教育系统。横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类,纵分为高等、中等、初等三级,另设实业教员讲习所及艺徒学堂、实业补习普通学堂。民国后实业学堂改称实业学校,纵分两级,原中等、初等改为甲种、乙种实业学校;原高等实业学堂改为专门学校,另设实业补习学校和实业教员讲习所。到1917年,全国共有甲种实业学校112所,学生13519人;乙种实业学校344所, 学生15265人。(注:《教育大辞典》10,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128页)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甲、 乙两种实业学校改称为职业学校。至此,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已渐趋完善。 但是,民国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几乎是没有女子职业教育的。在中国,无论是传统的私塾、书院教育,还是新式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历来都是把女性排斥在外。中国的女子教育起步维艰,中国的女子职业教育更是如此。但是,历史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碾碎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美梦,也敲醒了亿万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决心,震撼着二百万深居闺中的妇女同胞。教会女学校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女学的产生提供了样板,并消除了一定的社会心理障碍。中国广大的有识之士,如郑观应、陈炽、康有为、梁启超等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封建的“三从四德”观念,倡议女学。自1897年始,经正女学、苏州兰陵女学、严氏女塾、上海务本女塾、上海爱国女学等中国人自己办的女子学校相继出现,中国大地上创办新式女子学校已成为一股热潮,势不可挡。清政府于1907年3月8日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作为对癸卯学制的补充。至此,癸卯学制虽然是被动却终于以国家法制的形式,局部地承认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新式女子教育的发展。女子职业教育也产生于同样历史背景下,并逐渐成为近代女子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鉴于20世纪初中国女子解放尚处于最初级阶段,女子就业的范围极狭窄,所以本文把女子师范学校及其他女子专门学校均纳入广义的职业教育范畴。 二 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以民国元年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 民国前,女子职业教育的场所很少,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蚕桑学堂。上海女子蚕桑学堂于1905年,由史良才捐资创办(后改省立,迁苏州)。学校“以扩充女子职业,挽回我国利权为宗旨”,分为预科(2年)、本科(3年)及选科(1.5年),主要注重栽桑、 养蚕、制种、缫丝等专业课程的传授。除此之外,也教授国文、数学、博物、动物、植物、物理等基础课程及刺绣、编织等手工课程。招收15岁以上,35岁以下的健康女子入学学习,章程严明,管理严格,设施较齐全。同期类似的蚕桑学堂还有福建蚕桑女学堂,杭州蚕桑女学堂等。(注:朱有谳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294页、633页~637页、639页~645页、645 页~648页、666页) 二是手工传习所,主要教授手工编织、缝纫、刺绣等。如1904年绅士姚义门在上海创办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采用速成教授法,教授绒线、针凿、织造、车造(即机器裁缝)等女工。“养成女子自立之资格,兼备女学堂之选”(《上海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改良简章》),分甲、乙、丙三班,甲班一年为期,乙班半年为期,丙班三个月为期。同期类似的学校还有杭州女工传习所(1905年)、杭州工艺女学堂(1905年)、四川女工师范讲习所(1906年)、京师三城女学传习所(中城、外城、内城)(1909年),上海爱国女学校也于1904年附设女子手工传习所。(注:朱有谳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294页、633页~637页、639页~645页、 645页~648页、666页) 三是女医学校。1904年李钟珏在上海公共租界赁房创办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专重女科,使女子之病,皆由女医诊治,通悃而达病惰”(《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简章》)。招收14岁~23岁的健康女子,分正科(5年)、预科(6年)两种,延清名师教学。同时期类似的学校还有北京女医学堂(1904年)、北洋女医学堂(天津1906年)、杭州产科女学堂(1906年)等。(注:朱有谳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年4月版,第294页、633页~637页、639页~645页、645页~648页、666页) 四是保姆讲习所和女子师范学堂。保姆讲习所,也叫“保姆传习所”“保姆养成所”等,是清末民初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机构。1903年京师第一家养院设立保姆班;1904年湖北幼稚园内附设女子速成保育科;1905年天津严氏女塾附设保姆讲习所。(注:《教育大辞典》10,第129页)这些保姆讲习所为中国近代幼儿教育培养了最初的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