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20年的实践,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这场伟大实践的倡导者和指挥者是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实践的成功,不但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有着伟大而深远历史意义。 1 马克思主义历来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看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当然目标和必然结果,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国民经济曾经出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的错误,由于当时客观上只能从社会主义老大哥那里搬来传统计划经济模式,我国国民经济“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一开始就把经济特区作为实践,实践的首要目标就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体制创新中寻求经济的较快发展,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深圳在20年的实践中,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体制创新中获得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0年来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两位数,按可比价格计算,从1980年到1999年的20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32%,被誉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增长最快的10年是被称为“经济起飞”的70年代,在这10年中,新加坡和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4%和24.8%, 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本地生产总值分别为18%和19.3%。与“四小龙”相比,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是快速的。如果说深圳的头10年增长快是由于基数低,那么第二个10年即90年代,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也达到24.3%,相当于“四小龙”中最快的。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在深圳的实践中得到初步证明。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999年已经达到40.5%,加上政府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投资环境对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甚具吸引力,因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自动升级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预计未来5年中,深圳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实践将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快速发展。 深圳的实践初步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快速发展 2 深圳的实践初步证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成功结合 根据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的要求,深圳20年来的实践,自始至终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深刻教训中,从世界市场经济特别是香港市场经济的运作中,认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一开始就提出并一直坚持改革的目标是“以市场为取向”,要跳出原有体制之外。 经过10多年披荆斩棘的探路,从重点突破到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到90年代中期,深圳已基本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形成以“十大体系”为表征的市场经济雏形。这十大体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系;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的市场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监督、服务体系;以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以间接、宏观手段为主,面向全社会的经济管理调控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说,目前深圳这十个体系的发育还不够完善,但已经基本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并新生成市场经济模式,则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又处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之内,实现了两者的成功结合。1997年3 月—5月, 国家体改委对深圳和上海进行深入全面考察后,在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评价,“在新体制建设方面,两市都走在全国的前面。”深圳“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起点较高,新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形成。”“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实践区,提供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范例,值得借鉴学习。” 众所周知,把市场经济体制等同于资本主义,说市场经济必定以私有制为基础,曾经长期成为理论上的顽固偏见。改革开放初期,当体制鸿沟横在国人面前时,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深圳和其他经济特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的初步成功,证明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完全正确,也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蓝图准备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从理论上证明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相容性,从而带动全国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加快了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进程。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发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社会主义的体制创新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并赋予对全国“示范”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