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创立的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理论,展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江总书记1994年视察深圳时,希望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今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江总书记提出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最近,省委提出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圳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示范市的奋斗目标,这表明了党中央、省委对深圳经济特区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信,一定能够把深圳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市。 一、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改革开放20年来,深圳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率先基本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经济发展由数量扩张步入规模与质量并重阶段,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1980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2.2%,1998年达1289亿元,占全省16.3%,占珠江三角洲的22%,居全国大中城市(下同)第6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65亿元,居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3289元(约合4010美元),居第1位。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保持了在改革开放中领先一步的态势。 2.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法律法规为依托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金融、价格、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综合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壮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利润率、资本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和获利倍数等五项效益指标名列全国地方国有企业第1名;经过五次机构改革,政府经济管理实现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重大转变,1998年实施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部门(单位)审批事项由723项减少为305项,核准事项由368项减少为323项;特区地方立法稳步推进,自1992年取得立法权以来,至1999年初共制定法规135项,政府规章121项,依法治市力度明显加大,有力推动了体制创新和社会经济秩序的规范。 3.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初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998年,全市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4%,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199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48.7,形成了二、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1998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405吨标准煤,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86万元/人,经济增长方式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4.经济外向度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高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向型经济发展独具特色,1979~1998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3.4%,其中出口额累计超过1630亿美元,年均增长44.2%,连续六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1998年出口额占全国14.4%,占全省34.9%,经济外向度达170%。1979~1998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2050个,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占全省同期的18%。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0000家,引入大型跨国公司150家,全球500强企业有37家在深投资。形成海陆空全方位开放的口岸体系,口岸出入境人员和车辆分别占全国的50%和80%。 5.城市枢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由经济特区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性转变。 建成区面积达31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了适合现代化城市需要的适度超前的供水、供电、通信、排污和交通网络,城市道路总长超过2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通车100多公里,电力装机容量逾320万千瓦,本地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均超过100万户,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6.5%。以现代化海港、空港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二,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以金融、商贸、旅游、信息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资金、商品、劳动力、人才、技术流动的聚集地,对内对外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显著。 6.人民生活达到宽裕的小康水平,经济、社会和环境基本实现协调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幅提高,199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万元,恩格尔系数降至31.9%,平均预期寿命75.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超过10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0万人。在“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下,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发达教育体系,兴建了一批国内一流的文化体育设施,实施了“人人都能享有基础医疗保健”目标,广播电视覆盖率超过99%,小学学生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7%,特区学生平均受教育年限达高中及以上,平均每千人拥有2.25张病床和3.79个卫生技术人员。人口自然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6.4%,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城市美化、绿化、净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园林式、花园式城市格局,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