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在同一期《经济学消息报》头版上的另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财政部国企资产研究中心的赵庆明。文章说,就目前的国际情况来看,人民币贬值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从全球来说,金融危机已经基本过去,国际金融市场恢复了平静。从东南亚来看,经济增长已经全面复苏,亚洲的经济已经普遍向好,而此时我国的经济却开始下滑,这当然与人民币没有贬值有一定联系。文章称,采取人民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可能是当今我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最好手段。首先它可以刺激出口。从利用外资来看,人民币也迫切需要贬值。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人民币有贬值预期,从而持币观望,坐以待“贬”。外国投资者认为在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后,人民币也一定会贬值,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因此,不如遂了外商的“愿”,尽快做出贬值的决定。文章说,人民币贬值还可能有启动国内消费的“附带效应”。道理很简单,因为贬值会拉开农产品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价格差,农产品价格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你不用有意识去刺激,农村市场自然会“动”起来。对城镇居民来说,人民币贬值同样能起到启动消费的作用,因为出口增长能够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和增加工资收入。从另一个角度看,货币贬值会带来一次通货膨胀过程,对目前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来说,正需要这样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文章认为,人民币贬值的“适度”大约是10%,这一数字是根据出口退税率、出口换汇成本等推算出来的。 【主持者言】 茅先生说人民币贬值没有理由,而赵先生却举出了上述的不少理由。到底是有理由还是没有理由?显然,这里我们必须要分清,这两位专家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构成绝对的矛盾。我们可以把问题归纳一下:首先,人民币贬值也好,不贬值也好,都要看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无好处。一项政策往往具有两面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双刃”,决策者无非是在相对的时间内权衡其利弊的大小而作出决定。因此,假设综合起来考虑,人民币贬值对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是弊大于利,那么就不予考虑。假设我们的认识是相反的,也就是说,贬值将会利大于弊,那就产生了下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人民币贬值呢?依茅先生的意思,那就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外汇市场的供不应求,才能构成人民币贬值的操作条件。然而,减少外汇储备,就意味着政府要将手中的外汇花掉一部分,或者在市场上抛售一部分。政府的储备减少了,会不会有其它的副作用?政府抛售外汇,会不会引起汇市的动荡甚至混乱?这又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何况我们国内的汇市还没有完全放开,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外币,要抛售目前也只能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卖给老外,这样所造成的影响经过一个过程再转到国内来使人民币自然地贬值,恐怕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或者政府象94年那样采取挂牌告示、强行贬值的办法,但现在的中国社会经济和那时候比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是市场已经大大开放,经济自由度也已经大大提高,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联动态势,如果再采取在封闭的管制状态下的强行挂牌贬值的办法,势必不但会引起国内汇市的混乱,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经济运作的稳定,因为汇率突然起了变化,其它方面包括银行、股市乃至一般的商品交换和生产都不可能不受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推断,政府再也不会采取当年这种强行贬值的办法。纵观此次金融危机国家的货币贬值,都不是政府指令贬值的结果,而是市场“自然运作”的结果。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即使政府想要人民币贬值恐怕也难,因为缺乏操作性。政府对于汇市的调控,或者是实行计划性质的管制,或者是放开政策后在货币可自由兑换后利用手中的外汇储备的进出来影响市场,如同现在日、美政府有时候所做的那样。而处于“半拉子”状态的时候,最难“伺候”。以上是我们作为非专业者的一点“门外谈”,如有错误,敬请专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