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反贫求富的实践进展很快,人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8年的2160 元,增加了16.1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 年的344 元增加到1998年的5425元,增加了15.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 年末的211亿元增加到1998年末的53407亿元,增加了253.1 倍, 按1998 年末12.481亿的总人口计算,1998年末全国人均储蓄存款达4279.1元。这表明,我国人均收入与存量增长很快,数额可观,反贫求富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研究,解决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求富之路。这也是21世纪我国面临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要表现 1.资源利用耗费多、损失浪费大。这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尤为突出。(1)在农业方面。一如在土地的利用上, 滥垦等已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约有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年产化肥总量;二如在水的利用上, 渠道漏失率一般在40 %—50%,而且大部分农田采用大水灌溉的老办法,每亩灌溉用水超过需水量的1倍以上;三如在化肥的利用上,由于施肥技术等原因, 我国的化肥利用率现仅为3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0%,先进国家达到70%。(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研究课题组:《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第6期第26页。 )(2)在工业方面。长期以来, 我国工业生产一直存在着原材料等资源利用率低、耗费多、损失浪费大的问题,至今没有根本好转,如能源利用率仅为30%左右,化工原材料利用率仅为33%左右,矿产利用率为40%—50%,木材利用率为50%,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注:尹继佐:《可持续发展战略普及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第50页。) 尤其需要指出,在我国农业、工业生产活动中,农村劳动者、个体生产单位、乡镇企业等急功近利,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损失浪费太大,如对山林树木乱砍滥伐,对河、湖、海水产肆意捕捞,对地下矿物乱采滥挖等,资源损失浪费惊人,进行掠夺性、破坏性利用,后果严重。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乡镇工业的兴起,废气、废水、废渣等废物大量排放,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由城市向乡村发展蔓延。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达580万吨, 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49.9%;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5.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亿吨, 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6.2%。与1989年相比,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 (注:《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报》1995年6月3日。)到1995年,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8.2%,烟尘排放量占54.2%,工业粉尘排放量占68.3%。(注:《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经济日报》1997年6月4日。)至今,包括乡镇工业在内的全国工业仍在大量排放废物,1998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达1322万吨,烟尘排放量达117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59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01亿吨,对大气、水等污染严重, 使我国的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破坏,并引发严重自然灾害,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发展受到威胁。尽管党和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但成效不大。1999年6 月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1998年发生了洪水、赤湖、沙尘暴等严重自然灾害。在一些地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 3.用歪门邪道赚钱求富。一如在生产领域,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特别是“豆腐渣”工程,建筑的楼房、道路、桥梁、堤坝粗糙、垮塌、返工等,使“百年大计”可持续发展所用的产品丧失可持续使用性,劳民伤财,损失浪费很大;二如在流通领域,以次充好,以假当真,欺骗讹诈等;三如在个人生活领域,封建迷信敛财等。总之,大行厚黑之道、功法巫术等歪门邪道,损人利己,害人赚钱,危害社会和谐公正与稳定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的求富对资源、环境等损害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有的也有害于同代人,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很大。 二、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根源 1.根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生产还不发达,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矛盾直接表现为城乡人民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与劳动能力有限的矛盾,一方面人们渴望尽快增加收入,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另一方面人们知识短缺,劳动能力不强,因而主要通过增加资源消耗增加收入,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收求富的发展之路,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这样,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就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反映,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导致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要社会经济根源。 2.根源于利己主义。利己主义与自然经济和小生产直接相关。我们的新中国是在自然经济和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旧社会中建立起来的,现在仍处于从自然经济与小生产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经济与小生产的思想意识仍在发生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利己主义思想上。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自需、自劳、自给、自消,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在自然经济与小生产社会中,人的自私自利性强,利己主义思想是主导的经济思想。自然经济和小生产在我国仍然广泛存在,尤其是农村比较普遍。在利己主义驱使下,一些人不惜损失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等,以达到个人或少数人的增收求富,而不顾国家全局或社会整体的利益。利己主义是导致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主要思想根源。 3.根源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几千年来,人们居住在自己的栖息地,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到山里采集、挖掘、砍伐、狩猎与到水中捕捞等获取各种资源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是老天爷恩赐的,习惯于我行我素,为了急于增收求富,争先恐后,你争我夺,采取了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利用,肆意无度索取,这是导致求富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的重要传统习惯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