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长江沿江地区各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加深了解,探索上海为全国特别是长江流域服务的方式、方向和途径,并配合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探讨上海今后在经济发展当中产业向外疏导,扩大向长江沿江地区投资的可能性,我们采用了加权等级尺度法,在征求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推举并筛选出了九大评价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沿江15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杭州、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汉、宜昌、岳阳、成都和重庆)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重点产业的适宜性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一个时期上海扩大对长江沿江地区投资的方向及政策思路,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库 (一)投资环境 影响投资行为的因素较多,但最基本的一条,是投资回报率。否则,资本的循环将难以进行,投资的社会和经济目标也难以达到。决定投资回报率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二是外部条件。在外部条件中,社会稳定性、汇率和税率等不可测因素及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口劳动力条件等可测因素在一定地域的总和,构成了这一地域特定的投资环境。 区域经济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由投资而引起的资源空间组合问题,以及社会生态协调问题(也即投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也包括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吸收投资问题。本研究将综合包括这两个方面,但在前者主要侧重于经济层面的分析。 (二)评价方法 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比较多。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外投资方面已有上百年的实践,有一套成型的评估投资环境的方法与理论。比较流行的有美国的冷热因素法、多因素评分分析法(或等级尺度法)、多元变数模型以及日本的标准评估法等。 为适应投资市场化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投资环境也进行了不少研究,提出了综合指标评价法、三元环境尺度法、专家得分综合评价模型等评价方法,并尝试运用模糊数学、熵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投资环境的比较研究。 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我们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了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和等级尺度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或加权等级尺度法)。相对而言,该方法考虑因素比较全面系统,操作也十分简便,而且便于两两相比,结论清晰直观。 在评价指标确定以后,本研究对那些难以确定的非定量性指标,在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等级尺度评价法,先对指标信息作了量化处理,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出各城市得分,然后运用专家综合指数评定法,对这些城市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序。在此之后,本研究对这些城市进行了投资环境的分类,以确定不同投资环境的等级类型,提出上海今后在向外扩大投资、疏导产业流向方面的针对性意见。 (三)评价指标体系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对投资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不一样,对投资环境评价的尺度和考虑因素也是不一样的。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推举并筛选出了九大评价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沿江15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除了考虑投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物质技术环境之外,同时也考虑了投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 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中,本研究主要参照了以下原则: (1)该指标是否对投资环境影响较大; (2)该指标是否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3)该指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互相重复; (4)全部指标是否能综合反映各地区的投资环境概况; (5)指标因子是否能忠实反映所对应指标的真实意义, 并具有可操作性。 (四)评价指标数据库 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以后,本研究建立了以15个沿江城市为单元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计计算和组合比较。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1996年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和本研究的专题研究。数据库建立的基本原则是准确可靠,并且口径划一,便于运用、核查和更新。 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本研究设计了多组指标因子,每一指标由相对应的一组指标因子来综合表达。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每一组中对各指标因子求和(或加权求和),形成各城市在这一指标下的求和数据。然后根据指标因子的多少求出均值,用以得出各城市相对于这一指标的综合评分值得分。在此之后,再在每一城市下对各指标的评分值得分按照指标重要度加权求和,最终产生各城市的综合评价得分值。 (五)评价指标重要度的专家咨询与权重的确定 为使评价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这一研究共发送了15份咨询表,对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专家咨询。咨询范围遍及高校、机关、公司、工业部门和科研机构等10多个单位的有关专家,共收回表格13份,占87%。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评分标准如下: 评价指标相关重要性程度评分值参照表 重要度 极重要 很重要 略重要 重要 不很 不重要不一定 重要 考虑 评分值13 11 9 75 3 1 经过统计,按照专家评分的集中程度,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评分值结果如下: 评价指标 评分值 1.综合经济实力 11 2.和上海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 9 3.基础设施 11 4.技术与管理水平11 5.市场潜力与融资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