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第一,中国经济正从计划型周期转变为市场型周期。应当承认,我们对解决周期,或者说反周期的措施没有跟上周期形态的变化,往往有一些反周期的措施还具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第二,中国经济正在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而在这种全新的转变之中,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及时从解决短缺经济问题转向解决过剩经济问题;第三,对付通货膨胀世界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我们运用抑制通货膨胀的方式也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付通货紧缩问题,全世界都面临着经验不足的问题;第四,中国经济已经从由公有制垄断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对所有制岐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第五,社会经济市场化的速度在加快,但是国有企业计划化、行政化、实物化体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体制改革的进展还比较缓慢,并由此产生了比较大的矛盾;第六,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原来的经济过热已经转变到经济比较低速增长和徘徊。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调整我们的政策?比如货币政策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提,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提法;第七,中国经济是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经济,对技术进步投资比较少,还没有以外延性的扩大再生产转变为以内涵型的扩大再生产;第八,对外开放度的加大,和国内企业的体制效率不相适应。不少部门和企业还没有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准备。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是有待于我们逐步解决。 主持人:萧灼基(北京大学教授) 通货紧缩究竟怎么治 董辅礽(经济学家):近几个月来,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在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的影响下,被通货紧缩所困的中国经济出现了某些积极的变化,如产成品库存增长放慢、工业品销售率上升、出口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总额的增长略有提高、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的降幅缩小、居民消费价格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上升、国有企业的盈利增长等等。但总体来说继续下滑的态势尚未扭转。目前出现的这些积极变化能否继续下去,是否会发生逆转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有些变化(如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居民消费价格上升)有着季节性的因素,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方面需求情况看,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或不确定性因素: 1、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的拉动, 其拉动的作用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的大幅下降而迅速衰减,民间投资没有明显启动,外商投资下降甚多,更新改造的投资增长很慢,最近更出现负增长,货币供应增速下降。 2、居民消费仍然不旺,居民对收入的预期尚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3、出口增长能否继续保持,还要看国外市场的情况。 为从根本上扭转通货紧缩、经济下滑的局面,还需要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且使各项调节政策彼此支持,而不致彼此抵消。最近,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如增发国债、增加工资、提高出口退税率、减免部分商品房的税收。只要政策具有足够的力度,就可能逐渐阻止通货紧缩的继续。我估计2000年中国经济有可能止跌回稳。 陈东琪(中国社会科学院):目前宏观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货紧缩,反映这个问题的指标有两个:一是物价上涨指数。从1997年开始,这个指标一直比较低,到今年8月份已经连续22个月持续下滑; 另外一个指标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997年是-1.1了,今年一季度是-5.9,而且走低迹象还在发展。对这种迹象我们应该作出一个判断,这种现象到底是暂时的,还是比较长期的问题。我的看法今后可能会出现由通货膨胀单边趋势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循环替换的趋势变化。这就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高速成长期,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政府政策操作的重点是控制通货膨胀;在经济低潮,尤其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低潮时期,治理通货紧缩是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如果上述判断是正确的,政策操作的导向在周期繁荣时期,就应当是压低通货膨胀;在低潮时期则要通过综合的政策,推动经济走向正常的发展。 如何控制通货紧缩,我想,可以有三个办法:一是出口、二是投资、三是消费。投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靠政府财政资金放宽增加投资的路子要保持,更要增加民间投资、非政府投资。应当看到,如果投资增加而需求不增加将会产生什么情况。目前的办法是政府直接投资、发债。在今年5月份以前,投资情况是不错的, 但最近的投资增长数字开始下降,而且幅度很大,为什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投资本身对需求拉动不是很大;二是现在有一部分投资是投向国有企业的,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库存品增加。投资增长的确抑制了下岗和经济下降的趋势,但是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就不能再投资了。企业现在的效益是一个大问题,单纯增加投资,只能增加供给,并不解决需求问题。 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当前出现的究竟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的?我认为其中有周期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结构性的因素。按规律1996年软着陆后经济已经达到谷底,应该进入一个新经济增长周期。但当时,中国经济中结构性的矛盾因为过剩经济的出现而表现得很突出,使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竞争更加加剧,供给的状况带有明显的竞争特征。所以,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问题,必须认识到中国经济结构性的因素,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政策时就应当考虑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协调的问题。我认为,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既有结构性的因素,又有周期性的因素;既有供给不力的问题,又有需求不力的问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解决的难度相当大。如果单纯考虑当前,可能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利。关于投资、消费的问题,应当有综合性的考虑,而且应作为长期的战略性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