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扭亏脱困的关键一年,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扭亏脱困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怎样?能否支撑大中型工业企业尽快脱困?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未开展科技活动企业面继续扩大,新产品开发项目大幅减少,高科技研究成果下滑,科技进步形势严竣,已成为大中型工业企业扭亏脱困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困境 1.技术创新面萎缩。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没有高效、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就不会有宏观意义的科技进步。1998年,开展技术创新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继续减少,由1996年的665家、1997年的598家,减少到585家,占全部企业的51.1%,分别比1996、1997年下降7.5%和2.1%,可见,有近一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全省五大支柱行业(化工、机械、冶金、建材、食品)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亦呈连年下降的趋势。 2.技术支撑弱化。 技术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与支撑。 199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继续减少,由1996 年的750个、1997年的610个,减少到1998年的605个,为近年来的最低点。全省114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的453家, 仅占全部企业的39.5%;未建立开发机构的达693家,占60.5%,其中国有企业469家、集体企业93家、有限责任公司40家,分别占其总数的61.2%、68.9%和48.2%。技术开发机构平均拥有率仅为52.8%,比上年下降0.5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后移2位。既使在已建立的605家技术开发机构中,没有经常性研究任务的148家,占24.5%;没有稳定经费来源的248家,占41%;没有一定测试条件的236家,占39%。 建立“三有”机构(有稳定经费来源、有经常性研究任务、有一定测试条件)的企业个数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仅为19.4%,与省政府“科教兴冀”战略中要求的“到2000年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三有’技术开发机构”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3.竞争力降低。新产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企业效益提高的拉动点,而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自“九五”初期至今,连年下降。据统计,1995年以来,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以每年125项的速度持续减少,截止到1998年已由1995年的2290项, 缩减到1916项。新产品开发的有效保障——科研经费亦连续大幅降低,由1996年的9亿元、1997年的6.2亿元,降至1998年的5.7亿元。 与全国平均每年递增15.4%的趋势相反,我省平均每个企业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连年递减,由1996年的79.2万元锐减至49.7万元。新产品项目减少,投入降低,企业发展后续乏力。199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仅7.1%,增幅虽为近年来的最高点,但仍低于全国12.9%的平均水平,列第20位,比上年下滑两位,与新产品产值率较高的省份差距很大:全国排位第一名的上海为23.7%、第二名的四川21.9%、第三名江苏18.6%,并且与省政府“科教兴冀”战略中要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重2000年达到10%”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表明目前我省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由于产品内在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实力,难于抵御国外日趋强大的市场竞争,1998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44.5亿元,同比减少11.1亿元,降幅达20%。 4.产、学、研结合度低。199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共研制技术创新项目3624项,产学研合作项目461项,仅占12.7%。 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中对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支出仅4687.3万元,占技术开发经费总支出的2.99%,低于全国3.83%的平均水平,列第14位,表明我省专业科研单位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脱节状况仍显突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规模、数量、效益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5.科技产出下滑。受1997年科技投入大幅下降的滞后影响,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成果水平下滑,1998年共获各种奖励752项, 同比减少52项,其中获奖成果的最高层次——国家级奖励22项,比1997年下降29%,省级奖励242项,下降2.8%,较低水平的地市级奖励略有提高,为488项,比上年增加11项,增长2.3%。平均每百企业拥有成果量65.6项,比1996、1997年分别减少9.1项和0.4项,居全国第13位, 比上年后退一位。 6.高新技术的比较优势尚未显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而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偏小。1998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仅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4.98%;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共开发技术创新项目3624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仅355项,占9.8%,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尚缺乏以高新技术产品抢占市场,以其高技术、高附加值赢得竞争优势的长远发展目标。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石家庄、保定两个国家级高技术园区,年创技工贸总收入虽以50%的速度迅猛发展,但在全国52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排名中,始终未摆脱中下游的发展水平(石家庄第27位,保定第34位)。 二、障碍 1.投资能力不足。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科技投入之间呈同步增长关系。1998年,虽然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0%),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仍显不足。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42%,低于全国0.51%的平均水平,列第21位,而国际上一般认为R&D经费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2%可以勉强维持,占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 而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R&D经费占销售额比重达到5%以上的企业仅24家。换句话说, 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仅有2.1%的企业具有竞争实力, 其新产品产值率高达28.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充分显示了其内在雄厚的实力;达到2%的企业70家,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6.1%,其新产品产值率达25.8%;而其余91.8%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相当脆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作为我省经济发展“龙头”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尚未摆脱对科技低投入、低效益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