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产业升级计划是推进产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而农业结构升级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为了贯彻落实《温州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必需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我市农业结构的升级。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因此,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然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而农业结构的升级就是新一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和关键。 当前,我市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结构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调整。这次调整不同于八十年代的那次大调整,这次调整是在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长的情况下进行的,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通过调整,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质”的问题,把农业的增长切实转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新的来源。核心问题就是要推进农业结构升级,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 一、推进农业结构升级的途径方向 所谓农业结构升级指的是农业内部农林物渔各业及其产品不断提高的过程。推进农业结构升级,应在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供应充足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品质结构、品种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特色化、加工增值和产业优势。 1、优化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努力实现产品优质化。 伴随着我国经济告别短缺,走向买方市场,农产品供求矛盾已发生变化,数量矛盾已经次于品种和质量矛盾。这几年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卖难”问题表明:农业要靠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是十分紧迫的时代任务。然而与迅猛提高的质量需求相比,我市农产品供给的质量状况却不尽人意。主要问题表现为:农产品品质差,优质品种少,优质产品少;质量管理差,生产粗放,甚至为求数量而牺牲质量;产后处理、加工能力差,产品不分拣分级,优劣不分,全成大路货。这种落后的品质状况已经无法适应消费需要,也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要实现我市农业结构的升级,必须不断优化我市农产品的品质结构,打响一场农产品质量攻坚战!为此,一要努力增强质量意识,真正树立起品牌、名牌意识;二要大力更新品种,改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品率,把引进、选育、推广优质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三要努力改善农产品的产后管理和保鲜加工,促进农产品整体质量的提高;四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质量基础工作,主要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 2、优优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特色农产品比重。 向特色挖潜力、要效益,走特色农业之路,是农业结构升级的方向。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资源,开发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并将其转化为走出区域进入广大市场的优质特色商品。资源“天赋”是特色农业之根,传统条件是特色农业之本,而绝无仅有,则是特色农业之魂。为此,首先要努力寻求地域差异,季节差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如我市马站四季柚、平阳马蹄笋等。同时,要对传统“地方特产”加以改进提高,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培育为特色农产品,并结合市场开拓创出名牌,增加特色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如“百好”乳品等。再就是要根据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发展不同档次的特色农产品,并依据市场确定发展规模,形成高、中、低档并举的格局,如泰顺茶叶。 3、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加工增值。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上,提高畜禽、蔬菜、水产、花卉、食用菌、茶叶等产业是我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向。在种植业内部,进一步引进开发各类优新特经济作物,提升经济作物比重。 在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时,必须十分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逐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加工层次和深度。我市当前农产品加工尚处于小规模、低水平,其潜力远没有得到发挥。据有关资料显示,农产品的初加工一般可增值30%以上,向精深加转化则可增值几倍乃至几十倍,如马铃薯加工成麦当劳快餐店里的薯条后,即可增值15倍。要重点搞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 4、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形成产业优势。目前, 我市一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但农业增收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养。农业结构调整要提升层次、农业生产必须上规模。因为农业规模经营不仅可以解化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固有特性,提高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还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因而,在推进农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和产业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想方设法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抓基地,上规模,建龙头,扶大户,向千家万户延伸,通过扩大对农民的覆盖面来提高基地规模,形成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