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997年到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不仅仅重创了该地区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在学术界也引发了人们对“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适用性和局限性的争论。东亚经济在过去10多年中取得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无论97年发生的危机有多严重,“东亚奇迹”的确发生了。但是,危机发生后,人们对东亚各国在创造各自奇迹时所采用的方法,即所谓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不得不重新进行审视。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在97年危机发生之前,它创造了世界经济第十一的奇迹;97年11月和12月经济遭受重大的冲击,成为一条岌岌可危的亚洲“病龙”;而更引起人们兴趣的是在紧随的98年度中期,相对其他亚洲受冲击的国家而言,韩国率先出现了经济的恢复,国际上乐观人士纷纷断言:新韩国模式出现了。那么,韩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采取了什么重建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究竟如何,新的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会有什么样的前景呢? 1997年11月之前的韩国模式 认识新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之前,首先我们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1997年11月之前的“旧”韩国模式及模式的优缺点。 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否认韩国模式在过去10多年中取得的惊人业绩。97年11月30日韩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之前,韩国模式引导了韩国经济登上了世界第十一的排名榜,“旧”的韩国模式有三大基本特征: 首先是,工业集团大型化。这些工业集团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新兴的金融市场和新兴产业中。 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流入韩国的大型集团中,也就是所谓的政府性的贷款充斥整个金融体系中。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贷款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外债。虽然这样的财务结构韩国人一度引以为豪,认为这样的财务结构安排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以最小的成本换得大型集团的高速向外扩张。 最后是,政府对经济过分干预,政府导向整个社会的投资流向,规定公司必须达到一些政府设定的经营指标,例如企业产品的出口比重等。 应该说“旧韩国模式”非常有效、成功地促进了韩国的工业发展。该模式的最突出优点在于:借助国家的力量配置有限的资源,以促使国家的产业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向新兴部门转移。六十年代韩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到了七十年代快速地转向了资本密集型和重、化工业部门,八十年代又大力发展了知识密集型的工业。 但是,过去的韩国模式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这种模式过渡依赖国外债务,这使得韩国的经济无法摆脱国家外部的经济周期性影响,一旦外部经济出现萧条,韩国本身也就在劫难逃。第二,国家经济过分依赖大型、巨型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在八十年代迅速壮大,到了九十年代很多这样的巨型集团的势力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一种凌驾于国家政府之上的政治力量。这些巨型集团迅速壮大的代价就是使得韩国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几乎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和动力。韩国国内的产业组织结构因此而相当的不完善;第三,政府机构过多干涉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领域严重缺乏透明度,凡此种种都导致了腐败的大量滋生和政府官员裙带关系的泛滥。 这样的韩国经济增长模式,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虽有力地支持了韩国经济近40年的高速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经济生活中诸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1997年初夏,韩国的周边国家发生了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韩国经济一步一步走向崩溃的边缘。第一阶段,韩国周边国家的经济金融局势恶化,使对外债过度依赖的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偿债能力发生困难,债务危机迅速在全国的范围蔓延;第二阶段中,大面积的企业坏帐使得同样过度依赖国外债务的本国银行发生了清偿困难,另外,本国银行为了避免进一步发生坏帐,开始“啬贷”。整个国家出现了信用不足的清偿危机;第三阶段,进一步的信用不足,使大量的外资银行和外国投资纷纷撤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的大量游资也争相逃离,立刻引起股市和汇市的暴跌。矛盾发展到高潮引发了货币的危机。冲垮了韩元与美元的钉住汇率制度安排。 金融危机后韩国的重建措施 “危机”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危险和机会。韩国经济虽然遭受了较大程度的打击,但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却比较迅速。98年东南亚地区受冲击国家的经济几乎全线出现了负增长,韩国的负率是相对较低的。《OECD经济展望》1998年11月的统计表明:1998年韩国预计的实际GDP增长为负的6.5%,(同样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泰国为负的7 %,印度尼西亚为负的15.5%)。此外,截至1998年,韩国拥有45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常项目的顺差达370亿美元, (据《商业周刊》1999年第三期)。如果说,外汇储备让人们相信韩国可以防止再次进入货币危机的漩涡,那么,出口的赢余则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因此,很多国际观察人士都断言:一个新的韩国模式在危机的废墟中站了起来。那么,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了呢? 笔者认为,至少,三个方面的革新在韩国模式重建中起了核心的作用。 (1)1997年11月IMF对韩的援助性协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韩国的援助,以及和援助同时存在的援助协议,很多人对它的评价并不高。但是姑且不论IMF 在世界其他国家中援助行动的效果大小,单单从韩国本身而言,IMF 对韩国援助至少是有许多积极方面的。 1997年11月5日和24日,IMF与韩国签署了协议。很多反对人士把这些协议看作是IMF对韩国经济的粗暴干预。从微观的角度来看,IMF采取了四个方法来对付韩国的大量外债:通过国内的通胀使债务缩水,通过宣布公司的破产,通过采用非现金支付债务,通过债务转化为股权的方式。宏观上,IMF也采取了很多传统的方法, 如迅速采用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利率、紧缩银根。这些措施,就其效果而言,毫无疑问达到了立刻稳定经济,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