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行政管理费支出的不断膨胀已经成为困扰各级财政的一大难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务用车增长快,开支大。同时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还暴露出其他一些弊端,迫切需要改革。 一、现行公务用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悖。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来自苏联,由解放初供给制产生,当时干部按级别配车,县团级以下配吉普车,以上配轿车,80年代规定专车配到正部级和65岁以上常务副部级。近些年,官员配车大大突破规定,甚至乡镇(科)级干部都配有事实上的专车。这种供给制的分配形式,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种购车用车全部由国家包起来的做法越来越显露出弊端,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形势下,这种公车管理制度已越来越不符合市场机制要求。 (二)公务用车普遍超标和超编。在政府公务车辆的购置上,虽然各级社会集团购买力控购办公室都有一定的限制和严格的审批手续,同时进行编制管理,但事实上购车并没有完全控制住,有的单位超编严重。就河北省来说,按照领导干部配车的有关规定,只有正省级干部才能配专车,现职副省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省直正厅级单位(含事业单位)正职和市委书记、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一律不配专车,但可确定一辆车侧重服务,其他领导干部按4人3辆、5人4辆、6人以上每增加2人增加1辆;县级四大班子和设区的市直属单位按5人3辆配备领导干部用车。实际上,许多单位大大突破规定。 在单位公务用车定编上,规定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机关和省直综合管理部门每25人一辆车;省直其他部门每35人一辆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事业单位,按在册人数配车:不足70人的1辆;70—100人的2辆;100人以上的每增加100人增车1辆。实际情况是大大超过编制。不仅如此,购置公车档次逐步提高。过去坐“212”就心满意足,现在有的干部出差,非好车不坐。购车中的攀比现象也日趋严重。 (三)公务用车数量越来越多,购车养车费用急剧膨胀,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河北省1997年底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小汽车29433辆, 是1987年6959辆的4.2倍。按每年每辆车开支4万元(包括汽油、维修、养路费、保险、司机工资及补助等)计算,维持这些车辆运转年需支出11.77亿元;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年新增小汽车约1000辆,购置费2.5亿元,养车费0.3亿元,开支2.8亿元;两项合计共14.5亿元,占全部行政经费开支的56.2%。 (四)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公车单位所有,运转效率低下。大部分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实际是领导的专车,由于专,即便闲着,其他人也用不上;领导专用,空驶率、空座率就高。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讲,是个不小的浪费。 (五)腐败现象丛生。首先是公私不分,公车私用现象普遍。有的人凭着管车用车的权力,接送家人上下班、小孩上学、节假日探亲、双休日公车外出旅游等。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公车用在公务上的时间不及用在私事上的多。一些人作了一些粗略的统计,公车公用、私用和司机用各为1/3。多数单位虽然制订了私事用车交费制度,但真正落实的寥寥无几。其次,油料、车辆维修费使用管理漏洞大,浪费惊人。一般来说,养一台普通型轿车一年费用需要五六万元。有的单位由于管理不严,监督不力,在车辆维修保养用油中,存在着虚报冒领、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现象。第三,形成了公车司机这一特权阶层。他们凭借着与领导接触多、信息来得快的优势,加之侍候领导周到深得信任,往往在解决住房、子女就业、家属调动、个人去向等问题上一般都能得到特殊照顾;而且依靠跟随领导公干的机会,在不正之风严重的地方,跟着领导沾光,土特产、好烟好酒等先有司机的。有素质不高的司机还假借领导名义,为自己和亲朋好友办私事,甚至以领导名义向基层伸手要东西;打领导旗号拉关系,托人情,干预基层单位的事务等问题。 对于上述弊端和问题,中央和省里先后制定了不少治理的办法、规定,但由于治标不治本,所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践证明,现行的公务用车管理靠制度纪律约束已是“扬汤止沸”,收效甚微,必须从体制上改革,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二、实行公务用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行公务用车改革,有利于节减和控制财政支出。下大力压减行政经费支出,必须要控制居高不下的人车会话支出,这部分支出是行政经费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机构膨胀、行政人员增多等因素,造成了行政经费不断增加。1980 年, 河北省行政经费支出为27639万元,占整个财政支出的9.74%,到1995年,达到236027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2.35%,1998年,行政经费高达298196万元, 占财政支出的10%。行政经费中,用于车方面的支出为146708万元,占行政经费支出的49.2%。公车支出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实行公务用车改革,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减轻财政负担。 (二)实行公务用车改革,为探索机关后勤保障机制创出一条新路。公车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解决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矛盾和问题,为建立机关后勤保障机制创出一条新路。也说明,机关后勤保障机制的建立必须走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的路子。它不再是用纪律指挥规律,而是自觉利用规律约束与硬化纪律;同时扭转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注重实物分配、忽视价值分配的惯性,用货币缓解矛盾。因此,对涉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许多改革都有重要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