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在《辞海》中作了如下界定,其一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其二是“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由此可见,就其内涵从科学体系的分类而言,学科是科学领域中相对独立的门类或分支,它是按科学的性质而划分门类,但它的划分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动态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许多单一学科要进一步保持其优势地位,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办出特色,已显得日益艰难。本文所述的学科融合,主要是指为保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而采取共建、联建、调整、重组、合作和组建新的学科群等各种集合形式。 一、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世纪之交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知识更新周期已越来越短,世界范围内一方面学科的划分已显得越来越细,新的、专门性很强的、揭示事物之间纵向联系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加,呈现出高度分化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了揭示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出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科技发展已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在基础学科相互渗透,理工农医相互结合,文理学科相互交叉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出许多新的理论体系、科研成果、研究方向和新的技术及工艺,同时也产生出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新的学科增长点,主要是发生在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之中。我国许多传统优势学科如继续走单学科发展之路,就难以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生长点,难以使学科求得新的发展,也不利于许多新兴、应用、交叉及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2.学科融合是学科建设的需要。学科融合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通过共享师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科技资料、学术交流等教育科研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科的竞争能力,有利于申报和承接重大科研项目,有利于改造传统学科,实现学科的整体优化。特别是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不充裕的条件下,更应通过学科的融合,改善学科的教育和科研条件,提高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提高高等学校及学科的办学效益。 3.学科融合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是我国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是培养高层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信息量的积累和不同学科的交叉、结合,是形成创造性思想、理论、观点和创造性成果的前提。不同学科因其培养条件、研究方向等培养环境的不同,其培养方式也不同;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不同的学科其学术与科技信息的交流方式及内容也有所不同等等。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使许多科技人员在学科的相融中,获得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条件,有更多的开展学术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能不断了解不同的学术观点,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优化学缘结构,从而活跃和开拓学术思想,为产生新的理论和观点,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创造条件。这也正是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许多优秀人才正是在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结合中,产生出新的学术思想、观点和成果,萌发了新的研究方向。 二、学科融合的基本特点 学科的融合不是相近或不同学科的简单相加或组合,而应是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主干,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构建新的学科结构层次及规模,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以科学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纽带,遵循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集合相关学科的各种资源和优势,使学科间具有较浓的学术氛围和健全的规章制度。要使学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一般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应以传统优势学科及特色较为明显的学科为主干,充分发挥这些学科的优势。这些学科是相融学科的龙头学科,它的学科水平直接影响着相融学科的建设目标及研究水平。这些学科有的目前虽因各种原因缺乏生机和活力,甚至将被时代所淘汰,但其多年来形成的资源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这类学科往往有较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有学术造诣较高,治学严谨的学科带头人,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知识、学缘等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有一批学术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具有丰富的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经验。 2.有一定的新兴、交叉、应用及边缘学科的参与。这些学科有的虽然建设时间短,整体实力不强;有的研究方向还不稳定,学科队伍整体结构不甚合理,教育及科研的实力不强。但他们与传统优势学科及特色学科相融合,往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容易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产生新的理论和技术,有利于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重大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 3.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较高、作风民主、能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学科队伍。 4.以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载体。 5.学科的划分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呈现动态性。所以学科间的融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6.学科间分工合作的方向和职责明确,管理制度健全。 三、当前学科融合的现状 近几年,为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组合,发挥学科的集成优势,拓宽学科的教育和研究领域,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作了许多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许多学科在更高、更宽、更扎实的平台上求得发展。主要是: 1.规范、拓宽、调整了学科和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分别对学科、专业的布局、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规范和理顺了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了二级学科及本科专业。这一调整突破了原有学科、专业的部门、行业界限,拓宽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许多高校以此为契机,努力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改造传统的学科专业,用优势前沿学科带动和促进老学科的发展,以优势学科保前沿,实现学科的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