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财政部长之一”的鲁宾,最近因坚决请辞而获准即将辞去财长职务。日前,他应邀在宾州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 他大二那年修哲学思想课, 培养出他后来在高盛投资公司26年与克林顿政府6年多,每次面临决策选择时, 自己遵循的四个原则:一、天下唯一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性;二、每个决定都是权衡机率的结果;三、面对不确定性,必须果断并采取行动;四、决策过程的品质往往比决策的结果还要重要。鲁宾指出,应该以健康心态尊重不确定性,并把决策专注在权衡机率,对任何结论都应永不满意,这将促使你找更多信息、挑战传统思考,从而继续改进决策的判断。但他也提出警告说,认识不确定性并不代表决策应拖泥带水,好的决策应该在权衡机率下果断为之。有一天晚上,鲁宾在副财长萨默斯办公室开会,会议主题是美国要不要以大动作去支撑日元,会中新的信息不断进来,由于汇率问题非常复杂,这种会似乎将没完没了。鲁宾回忆说,大家看着时钟每秒过去,眼看亚洲汇市快要开盘,于是当下决定采取行动。虽然情况显示这种决策可能无法是最理想的,但时机到时,你必须决策。 【主持者言】鲁宾提出的四条原则,看来的确是他多年从事经济研究和决策的心得总结,读来很是耐人寻味。首先,他强调了天下之事的“不确定性”,从认识论的角度说,也就是我们要承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点对决策者来说尤其重要,用已故总理周恩来喜欢用的一句成语来说,就是在做决策时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千万不能刚愎自用,以为自己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第二条讲的就是一个权衡问题,因为任何决策都是会有正负两面之效应的,决策者只是选其从综合效应来看利大于弊者而行之罢了。这里,对事物之间的关联效应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而不能单线条地“就事论事”,比如,上面所讲的对实行粮食保护价敞开收购引起的某些联锁反应,就是我们当初决策时应该考虑到的。第三条原则,也就是我们中国老话所说的“当断则断”,这一条又跟第一条相关联,正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做经济决策时我们不可能把样样事情都仔仔细细、前后左右地考虑得万无一失时才去拍板,有时形势所迫,必须当机立断。这一点对企业家们来说体会可能更深,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而对政治家们来说,给予他们的时间可能会宽裕一些,但政治事大,一项决策往往涉及到整个国家(地区)和社会,虽然时间比较充裕,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相应来说更应该强调决策之前的集思广益。最近北京、上海两市政府都邀请了一批国际级的“智囊”,这当然是集思广益的一种表现,但实际上在许多问题上更应该重视国内“智囊”的作用。最后,鲁宾强调了决策程序“品质”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往往被国内决策者忽视的问题。但愿我们以后会逐渐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