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什么是美国的战略利益说起。实际上,美国是个最讲究意识形态的国家。二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推销它的意识形态,这就是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全球化以及相应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这既是美国的意识形态,也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所系。凡是符合这种意识形态的政策、措施,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在中国,目前有一种声音,似乎认为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恰恰是美国控制的舆论所最希望听到的。事实上,全球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进程,是有意操纵的产物。从70年代末起,美国政府开始把新自由主义作为战略武器推行全球化,宣扬全球化是历史潮流,是发展中国家乃至人类的福音。但是,全球化的真正含义却是全球国家和民族的解体,是迫使各国政府放弃干预经济的权利,听任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巨头操纵世界经济,听任美国政府和美国联储挟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联合国等机构,以美国利益为中心制定影响全球各国的经济政策。这在美国决策圈实际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1979年春天,保罗·沃克在竞选美联储主席时宣称,倘若他就任将采取导致“世界经济的有控制地解体”的政策,是年十月,他即就任此职。此后,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共同合作下,在全世界掀起了一个保守主义革命。他们在国内大力推行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打击工会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则大力推销依附型出口导向战略,为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顺利将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铺平道路。在国际间,则推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议会,签订一个又一个协定,颁布一个又一个法律,以消除妨碍资本和商品跨越国境流通的障碍。从关贸总协定的一轮轮谈判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从固定汇率制的取消到衍生金融商品膨胀,从第三世界的民族工业纷纷瓦解到陷入严重债务危机,从发达国家工人实际收入下降到社会失业率大幅度上升,甚至连社会保障制度也因税源减少濒临崩溃边缘,西方工业国家执政的政治家们逐渐制造出了一个连自己都无法驾驭的全球化浪潮,难怪美国的右翼保守思想家爱德华也承认,“全球化竞争将人们投入绞肉机,破坏了社会的内聚力”,正使“马克思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断言重新成为现实”。这个浪潮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受益者是跨国公司和金融巨头。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协会统计,跨国公司占有了全世界贸易的2/3,这种交换中差不多有一半是这些公司在它们自己的网络系统内部完成的。在各类全球化组织和协定的帮助下,跨国公司和金融巨头们迫使各主权国家争相为它们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攫取着各国的资源和财富。 因此,可以说,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化,是跨国公司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等机构则是推行全球化的得力工具。 但是,如此“造福人类”的全球化进程必然会走到尽头。事实上,到了90年代,全球化的破坏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俄罗斯、亚洲、非洲和拉美的众多国家,纷纷陷入了深刻的经济金融危机,几乎被西方用变化多端的巧妙手腕榨干,成为“有控制的解体”过程的牺牲品。连日本也被全球化所伤,80年代美英成功地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膨胀,以致整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陷入了萎迷不振之中,目前还看不到隧道的尽头。纵虎伤人者必为虎伤。去年八月份,美国的著名长期资本基金濒临破产,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高达12500亿美元,如果对长资基金进行破产清算,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可能全面崩溃,而美国长达8年的所谓新经济也将宣告结束。因此,美联储一反常态,违背它信守的新自由主义教条,出面组织注资抢救,被人讥讽为“美国式裙带资本主义”。 美国长期资本基金的失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教条的破产和全球化遭到的重挫。在此前后,国际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许多反全球化的迹象。早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前后,美国主流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就站出来反对新自由主义掌门人弗里德曼,主张实施资本管制;在欧洲、日本都出现了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声音;1997年日本提出成立亚洲货处基金遭到美国否决后,1998年日本藏相宫泽喜一撇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宣布给陷入危机的亚洲国家以300亿美元的援助;1998年8月,香港金管局干预股市,与国际金融炒家直接搏杀,击退了后者的进攻;1998年9月1日,马来西亚正式宣布实施严厉的货币管制,而且此举得到了日本的大力支持;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则标志着取代全球化的将是区域化。 因此,可以说,1998年是全球化遭受重创的一年,也是美国战略利益遭受重创的一年。而这正是美国在中国入关问题上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美国希望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来为继续全球化进程打上一支强心剂。当全球化顺利进展的时候,加入关贸总协定似乎是对中国有利的事情,中国也的确这样认为。因此,美国根本不担心中国会不考虑加入关贸总协定,相反,由于中国加入的心情迫切,美国可以悠哉悠哉地拿中国一把,逼迫中国作更大的让步,直接向美国开放市场,一举把中国全球化掉。但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坚持让人民币不贬值,转而加强基础建设扩大国内需求,使美国开始担心起中国是否会脱离全球化进程来。美国金融资本喉舌《华尔街日报》撰文警告发展中国家,不要效仿实行资本管制和扩大内需战略的“中国模式”。美国政府一方面不得不称赞中国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则暗暗恼火并担心。因为美国实际上利用金融危机迫使东南亚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并大肆廉价收购东南亚资产,是危机中的赢家。这种结果正是所谓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有控制解体”的题中之义。从1997年中至今,中国政府在人民币问题上态度一直很坚决,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上的决心,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与此相关,中国在入关问题上也不再那么热心。这些现象都让美国决策层感到不安,因此他们才会在重开入关谈判问题上软化立场,从傲慢地拖延中国入关,到欠身要求中国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