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海洋国家,海洋经济自古就是中国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平均增长率80年代为17%,90年代为22.4%,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倍以上。1995年海洋产值为2400多亿元,1996年达到2900亿元,1997年又增至3700亿元。这充分显示,海洋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将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海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进程中,海洋渔业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众所周知,渔业从来是海洋经济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更是一马当先地牵引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以1995年为例,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为2463.9亿元,海洋渔业就占了其中的47.77%,达1176.9亿元,专家们预计,到2000年海洋产值将达到4823.9亿元,渔业仍将是排头兵,达到2127.8亿元,占其中的44.1%。21世纪是海洋世纪。要实现下世纪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确保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前提和关键。本文试对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些分析,并对渔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我们的几点建议。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沿海地区是中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地区之一,而海洋渔业又是最沐浴党的改革开放春风的海洋产业之一。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渔业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蓬勃生机。 1、渔业产量、产值持续、快速增长,渔业经济发展势头常盛不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海产品产量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见表一)。增长速度如此之快、持续时间如此之长,不仅在中国海洋渔业史上从未有过,而且在世界海洋渔业史上也极为罕见。渔业产量的快速增长带动渔业产值直线上升,以1991-1995年为例,各年海洋水产产值依次分别为311.9亿元、441.8亿元、601.9亿元、913亿元、1176.5亿元(数据引自陈玉莲《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经济日报》1997年5月25日),增幅率分别为41.64%、36.23%、51.74%、28.86%,五年间年均增长幅度为39.61%,大大超过整个海洋产值年均22.24%的增长速度。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海洋渔业的这种增幅也可说是最快之一。
2、从偏重近海捕捞转变到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积极推向外海和远洋,合理调整作业结构,使海洋捕捞持续、快速增长 1980年海洋捕捞产量为281万吨,到1997年便剧增至1385万吨,18年间翻了近5番(见表2)。海洋捕捞取得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捕捞作业结构不断调整,从单一作业转向一船多具、兼业轮作,并向多海域、多作业、多品种和多种经营发展。作业渔场由过去主要集中在沿岸渔场和近海渔场,转向努力开发外海新渔场、新资源,积极拓展远洋渔场,尤其称道的是远洋捕捞的突破性进展。自1985年3月10日由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组建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建马尾港起航,向西非渔场进发,揭开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新篇章开始,短短的十余年间,远洋捕捞取得了突破性地、长足地发展。1994年远洋渔业产量已达68.83万吨,而1995年则更比上年增加16.85万吨,达85.68万吨,增长24.5%。1996年投入远洋渔船1381艘,比上年增加70艘;外派人员21190人,其中船员19392人;渔获量92.7万吨,比上年增加7万吨,增长8.1%;运回国内鱼货37.3万吨,比上年增加1.62万吨,缓解了国内市场海水产品的不足;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北太平洋鱿鱼钓生产、南沙渔业资源开发及东海灯光围中上层鱼的开发探捕,也都取得了新进展(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97》“第一产业渔业”)。
3、海水养殖成绩喜人,有效驱动着中国海洋渔业由传统的“采捕型”向现代的“生产型”转变 虽然说海水养殖在中国不是一门新兴产业,在宋代它就已经产生了萌芽,到明清时代已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在当时,限于科技水平,养殖的品种和养殖区域都极为有限,并没有广泛地发展起来,因而在当时整个海洋渔业经济中还是居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参见欧阳宗书《明清海洋渔业的历史地位》,《古今农业》1998年第4期)。中国海水养殖业真正在全国沿海各地多品种大规模地兴起,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1980-1997年18年间全国海水总产量翻了近7番,应该说,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而相比海水养殖来说,这种速度就是小巫见大巫了。1980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才45万吨,而1997年就猛增至791万吨,18年间翻了13番,真可谓翻天覆地(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