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概念 创新是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的活动,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非技术创新,如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领域的创新。 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 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是1987年英国学者费里曼在研究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90年代后,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研究的课题和制订政策的基础。 制度安排和网络结构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决定因素,是由产业界、科技界、政府在发展科学和技术中相互联系与交往而形成的。 (1)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首先,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会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去从事创新。其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只有企业家通过市场来实现,这个作用是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法替代的。再次,技术创新需要很多与产业有关的特定知识,由于这些知识具有局域性,常带有产业或企业专有的特点,因而是科研机构难以提供的。此外,从基础知识向应用转化,还需要大量工程化的知识、市场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是需要投入时间和资金才能获得的东西。最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是指现代企业制度意义上的企业,它们具有的动力和能力,是创新投入、活动和收益的主体。 (2)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学都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在讨论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制度安排和结构时,一般将知识分成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两类。科学知识的特征是增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常没有直接的、特定的实用意义,是“公共产品”;但它是技术知识发展的基础,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活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一般是各国政府承担着大部分的科学知识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主要投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由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来执行。当然,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一定的基础研究,其目的主要是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动态,以抓住新出现的商业机会。知识经济的来临强化了科研机构、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它们生产的知识。 (3)教育培训。教育和培训是知识创造、生产、应用以及传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提供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从根本上说,创新依赖于人的素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新的知识难以产生。没有宏大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难以掌握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技术成果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况且,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只有对员工进行新技术知识的再培训,才能提高员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能力。同时,从知识流动的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能通过人这个载体,使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扩散。 (4)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尤其是科研部门与中小企业间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国都把这种中介机构的建设看作是政府推动知识和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焦点不仅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而且是各种知识活动的成果;竞争战线从生产、市场明显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乃至基础研究阶段;竞争的层次由企业竞争上升到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强调国家创新系统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的现实看,完善与发展国家创新系统能为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带来新思路,为解决我国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提供有效途径方法,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与技术基础,最终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与市场在创新中的互动关系尚未确立起来。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市场关系尚未完善,而计划体制的惯性还在起作用。主要表现为政府在有些方面仍干预过多,尚不能自如地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市场在配置资源(创新过程中各相关生产要素)方面尚显得乏力;市场需求的拉力不足,而政府的推力又未能很好地起到作用。 2.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对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产权不清晰,体系不健全,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在过去几年中,企业对创新的投入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也比较薄弱,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全国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1/10。从全国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看,50%来自政府,只35%来自企业。从研究开发的执行看,40-50%在科研院所,企业只占30%。 3.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主要是解决科研院所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研究解决高层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由于部门之间分工不同,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协调的“结合部”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政府各部门的科技计划缺乏衔接,资源配置缺乏协调。 4.技术创新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在部门内部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力量,但官产学或产学研之间缺乏密切合作,没有形成合力。从创新过程来说,突出的问题是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有效运行的系统。 5.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脱节。技术改造和引进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政府面向企业技术能力提高最大的资源投入。日本等国的发展表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必须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企业从依赖外国技术向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转变。而我国长期的三者脱节,加上国内工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同技术引进金额不成比例(1995年为1:12),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能随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增强。在技术改造中,由于企业可获得较优惠的政策贷款,可从国外买先进技术,造成大企业的技术进步基本上与科研部门无关、许多国内已有能力的技术仍从国外进口重复引进的局面。另一方面,国家和一些重大科技计划主要面向科研机构,对企业的影响有限,企业参与的比例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