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1、182页。)在回顾世界150年社会主义革命的曲折历程,总结我国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时,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要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首先要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发展有无客观规律?唯心主义者或把人类历史讲成是由上帝按排的,或把它看成是由少数帝王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因而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变革旧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于是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或迟或早也要发生变革,由此推动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都是这一基本矛盾和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和结果。 当然,基本矛盾和基本经济规律,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具体的、生动的,在不同社会各有其特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因而具有对抗性和不可调和性,它不能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来克服,只能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表现为人民内部发展生产与满足需要的矛盾,因而不具有对抗性和不可调和性,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即采用民主和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在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时候,曾出现过两种错误。一种是斯大林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完全适应,没有矛盾的。这样,不仅脱离了实际,无法解释各种现存的矛盾,而且使社会主义的前进失去动力,走向歧途。因此,毛泽东批判了斯大林的这一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互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4页。)这就根本否定了“完全适应”的错误理论。另一种是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双方人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一方面批准唯生产力论,阻碍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鼓吹“一大二公”,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脱离开来;一方面鼓吹贫穷的社会主义,破坏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搞文化革命,实行独裁专制,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完全对立起来,因而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把社会主义拖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党中央及时粉碎“四人帮”,才挽救了党和人民,挽救了社会主义中国。可见,正确认识基本矛盾,自觉遵循基本经济规律,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是多么重要啊!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由于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其中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完成不同的中心任务,如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过渡时期,经济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初级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的高级发展阶段等。因此,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遵循基本经济规律,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而且要认识它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遵循主要经济规律,完成社会主义阶段性的中心任务。 一个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但是,在众多的矛盾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又说:“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是我国人民,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们党在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时,确实经历了多次曲折。早在1957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就提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5页。)实际上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从而掩盖了实际的主要矛盾,把已经降为次要矛盾的阶级斗争,重新提到主要矛盾的地位,结果阻碍了生产发展,这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曲折。刘少奇在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这样的表述,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这是因为,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因而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生产关系是不可能真正先进的。因此“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但是它的含义是清楚的。它实质上是说,在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毛泽东抓住这一表述在理论上的错误,把它作为右倾思潮进行批判,结果又一次否定了主要矛盾。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路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不仅提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要矛盾,而且大力批判唯生产力论,进一步抹煞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后来也被作为右倾路线遭到批判,使主要矛盾一直未能正确地揭示出来,未能成为统一全体人民思想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经过拨乱反正,才真正揭示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形成党的基本路线,走上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