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7年下半年亚洲地区相继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被这一阴影笼罩着。一年多来,危机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不断深化和蔓延。东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全面衰退,日本经济难见起色。在预算危机和金融危机双重打击下的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全面下滑。目前,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和拉美地区的直接冲击越来越明显,对中东和非洲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初期由于进口大量低价的商品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近几个月来贸易逆差却持续扩大,市场出现了收缩。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已从最初以正效应为主转变为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愈加明显。由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一、世界经济确有陷入全面衰退的危险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世界贸易额显著下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据联合国LINK中心1998年秋季预测,1998年全球出口额将比1997年下降1.1%。其中东亚及南亚的出口额比1997年下降3.5%,进口额下降12.1%,拉美出口额也将下降1.4%。发达国家出口额零增长, 进口额仅比上年增长1.7%。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弹性大幅度提高。1990年以来世界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弹性为1.96,高于70年代的1.39和80年代的1.10。 世界贸易额的下降将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受其影响,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1.9%, 大大低于1997年3.1%的增长率。其中发达国家从2.6%下降到2.0%, 发展中国家则从5.3%下降到2.0%。 第二,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世界经济已出现了紧缩的迹象。 据统计,1998年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在1997年下降9.2 %的基础上再下降2.1%,石油价格下跌23.9%,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了7.4%。以出口初级产品和石油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出口收入的减少和贸易条件的恶化,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大量增加,从而不得不实行经济紧缩。发达国家也因贸易逆差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增强,以及消费和投资逐渐趋向低迷,也出现了紧缩的迹象。此外,加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国的经济紧缩,全球性的经济紧缩正在形成。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大量流出。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超常增长吸引了全球大量资本,也使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扬。在预期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投机资本的相互作用下,资本市场大幅度波动,外汇市场也出现了紊乱。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引起投资者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将资金迅速转移到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发达国家中。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7月份以来从亚洲流出的资本总额达7000 亿美元以上。在拉美,巴西仅在1997年10月就有20亿美元流出。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委内瑞拉和智利等国。 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55%以上和世界贸易的75 %,发展中国家占不到40%和20%。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比对发达国家大得多。只要发达国家经济稳定,全球经济就有了稳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全球进出口市场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在扩大进口市场,增加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需求方面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非但如此,还可能因贸易摩擦的扩大激化各种矛盾,使动荡加剧。日本经济虽处在衰退之中,但贸易黑字仍在不断扩大,每年的净出口有1000多亿美元;欧盟经济增长势头虽然较好,但这种势头是靠出口带动的。1997年净出口达1612亿美元左右,而且进出口贸易的60%是在成员国内部进行的,即使今后欧盟经济有更大的增长,所创造的外部需求也有限;从全球看,最大的净进口市场是美国,它每年为全球提供近2000亿美元的净进口需求。这种靠一个国家市场来为全球大部分国家提供出口需求的情况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和创纪录的贸易逆差存在的情况下,原有的各种矛盾有可能被突出出来。比如,贸易摩擦问题、资本外流与美元贬值问题等,一旦激化,对世界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世界经济稳定的前提 自1971年浮动汇率制实行以来,各个国家经济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各国经济的成长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的优势和对国内经济的调节效果。90年代以来,外部冲击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减小,发达国家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周期不一致性越来越明显,这使全球经济更有可能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稳定增长。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国家利用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向需求旺盛的国家扩大出口,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衰退, 也抑制了需求旺盛国家的物价上涨。 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影响力的增强, 不仅使自由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而且在对经济危机国家实施援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有这一切,都使国际经济环境与30年代大萧条时完全不同,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世界经济衰退的危险,不至于使30年代的悲剧重演。 然而,要从根本上杜绝世界经济衰退的危险,仅靠上述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浮动汇率体制虽然能实现需求在不同国家的重新分配,但不能创造新的需求,对缓解当前世界性有效需求不足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况且,各国汇率的竞相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国际金融组织对此则无能为力。因此,为有效抑制世界经济的衰退,发达国家之间必须实行联合干预,相互间采取协调的经济政策。为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必须把握两大前提条件。第一,刺激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需求,带动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许多迹象表明,当前世界经济衰退的危险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内需不振、出口不畅是问题的主要根源。只要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旺盛,就能带动内需,恢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国际资本回流,达到启动经济的目的。第二,维护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防止美元大幅度贬值。历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无不是以其他货币围绕美元的大幅升降为中心的,亚洲金融危机亦是如此。但当前美元面临的压力主要是贬值。从美元大幅度贬值的后果看,不仅导致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的美国资产的外流,发生世界性的信用收缩,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将失去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世界性通货紧缩也将加剧。因此,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目的出发,应防止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今后特别应避免的是,即将出台的欧元走势过强,引起两大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