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使浙江的大多数地、市、县干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哪里重视个体、私营经济,哪里经济发展就快;哪里不重视个体、私营经济,那里的经济条件再好,也难免为后来者赶上。 最近,我在浙江省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个体、私营经济在浙江农村和全省经济的发展中显示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在经济落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表现得十分明显,而且在其它地区包括经济发达、集体经济基础好的农村,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浙江近20年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到1997年在全国仅次于京沪郊区,位居各省之首;浙江整个经济发展也比较快,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4位上升到第4位。 是什么使浙江农村和全省经济发展得这样快?总的说,当然是浙江比较早走上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道路。但要特别指出,浙江的资源配置总体上比较合理有效,这一点十分重要。 一是浙江由于国家工业投资少,迫使它不得不致力于发展乡镇企业。浙江乡镇工业总量现在占全省工业80%。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浙江农村的发展,也就没有浙江经济的今天。 二是浙江在发展乡镇企业中比较重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部分经济不发达、集体经济基础差的地方,在80年代就率先着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大部分农村的主要经济增长点。这促进了许多地方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今天全省乡镇工业中个体、私营工业占60%的格局。近些年乡镇集体工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不够好,而个体、私营工业却以远远高于集体工业的速度发展。没有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乡镇企业和全省经济不会保持现有的发展势头。 在探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农村家庭承包制出现时,我们曾经认为它只是部分农村解决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后来才认识到它的普遍意义。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开始我们也把它看作只是经济落后地区和某些行业的需要。等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突破温州等地区的局限,推及发达地区的部分县(市),我们才看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广大农村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才逐步认识到,个体、私营企业在经营机制上有很突出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价值增值能力,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所不及;认识到在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贫乏的情况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恰好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从劳动力与最简单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开始,进行原始积累,同时有利于依靠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各种资源,加快社会资本的积累。 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国家迅速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合理配置资源,寻求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是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20世纪行将结束,我国农村和整个经济面临跨世纪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全国坚持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如何对待个体、私营经济的更大发展,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这是我国农村和整个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观察全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形势,看到一种趋势,就是哪里个体、私营经济占的比重大,哪里乡镇企业增长就快;哪里个体、私营经济占的比重小,哪里乡镇企业增长就慢。个体、私营经济的更大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农村和整个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主要障碍,还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包括领导思想、舆论环境和个体、私营企业主自身观念上的障碍。 最根本的是要真正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的标准。有些干部潜意识以为“三个有利于”不是根本的标准,还有别的更高的标准。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应该认为,“三个有利于”是根本的标准,也是最高的标准。党的政策的各项原理原则,只能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相统一,不应该有高于或有违背“三个有利于”的其它标准。 有些在地方工作的干部,习惯于从一个地方公私企业各自所占的生产经营总额或资产总量看公私经济的关系,担心个体、经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浙江省个体、私营工业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省工业生产总量近50%,流通领域中个体、私营企业所占经营额的比重则更大。有人认为公私经济的关系已达到了“警戒水位”。 其实,企业只是财富增长和积聚的一种方式。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应该包括各自的全部财富及其经营和收益。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的“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显然不是仅指企业的资产。按照十五大报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都是就全国而言,主要的调控层次在中央不在地方,从局部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浙江省国有经济在工业、流通领域比重较低,但金融、邮电通讯、电网、铁路及能源、原材料工业都在国家手中,所以国家牢牢把握着整个经济的控制权。这个事实即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