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关键问题。前几天,我在浙江的绍兴、温州、台州等地作了些调查研究,与当地企业家和领导同志探讨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今天,我想把这一个星期看到的、想到的关于中小企业的有关问题提出来,与各位交换意见。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 今年我们面对的经济形势相当严峻。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保持社会稳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不能希望国内外环境改善得很快,很可能环境的压力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为什么我们会面临这样的形势?我想主要有这样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正处在经济周期的低谷上。市场经济有许多好处,但是也有自己的缺点。缺点之一,是经济增长上下起伏波动。从1992年初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高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到1992年下半年,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气泡的生成。针对这种情况,从1993年夏天开始,党中央决定加强宏观调控,治理通货膨胀。应当说,治理通胀的工作是做得相当好的,到1996年冬天就逐渐实现了“软着陆”。在市场经济里,当抑制通货膨胀取得成效时,通常会发生银根过紧、需求不足的情况。这是因为通过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有个时间上的滞后期:要抑制通货膨胀,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把总需求压下来,当这种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显现的时候,往往力度已经过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需求不足的时段,经济出现萧条,甚至衰退。这是难以避免的,1997年的经济正好处在这个阶段上。从1992年开始的通货膨胀是改革以来历次通货膨胀最严重的,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动手治理晚了一年左右,这就要求紧缩有很大的力度。1994年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按零售物价指数计算是22%,按消费物价指数计算是24%。这么高的通货膨胀率,外国人普遍认为难以压下来,但我们顺利实现了,而且增长速度没有太大的降低。改革以来前几次抑制通货膨胀,到物价涨势被抑制住的时候,一般增长率会到零。这次经济增长没有大的滑坡,但确实出现了需求不足、销售不畅和速度下降。 第二个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改组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进入了决战的阶段。决战的胜利会给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从短期看,却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从80年代改革的初期阶段就采取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当成功的改革战略,这就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面只做一些小的改良,而不是采取大的动作。1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和出口增加主要靠的是非国有企业。把我们的改革重点放到非国有部门去,从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等方面着手。 按邓小平同志的想法,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去,实现国有经济的系统改革。但因种种原因进行得不顺利。真正把改革重点放到国有经济上去的是1992年的十四大,特别是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要在国有企业里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的十五大决定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这样,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改组就全面展开了。 国有经济虽然从改革以来比重在下降,现在在整个经济中比重不占优势,但是它运用的资源量还是大部分的。在国有经济改革和改组过程中,要对国有经济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各种弊端加以处理,就给整个国民经济增加了负担。例如,国有经济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它在东欧叫扩张冲动、投资饥渴,在中国叫大铺摊子、搞重复建设。于是,很多资源投进去了,却没有产生效益,只形成一些富余的低水平的生产力;很多劳动力投进去了,大量的是在职的隐蔽失业。这些问题都要在改革和改组中处理。纺织业最先暴露出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整个国有工业中都存在。1986年我们在规划“七五”期间的改革时,就估计到在国有企业的就业人员中有1/3是富余劳动力。原来准备在“七五”期间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加以解决。后来在1986年10月取消了原定的配套改革计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实现改革后,企业要求提高效益,把这1/3富余人员放到社会上去,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继续沿用80年代的办法,维持国有企业呢?我看是不行的。在80年代初期,稳定国有经济主要靠给企业财政补贴。随着改革的深入,到80年代中期已经不能再用财政补贴维持国有企业了。当时采取了另一种办法,就是用银行来接替财政,由国家银行用贷款形式给国有企业以补贴。我们有些国有企业厂长经理说得很明白:我借钱的时候就没有想还。银行是国家的,企业也是国家的,保证工人不失业是国家交给企业的任务,为什么要还银行的钱?这样就出现了银行不良贷款不断积累的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戴相龙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披露,目前中国各银行不良贷款占贷款余额的25%,其中已经肯定无法收回的呆账占2%,逾期2年以上的占3%。而且现在银行自有资本充足率,大大低于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8%的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当然中国的大银行都是国家银行,实际上不会破产。不过,大量的不良资产积累会使银行资信下降。国际评级社对我们还是比较客气的,他们考虑到我们的银行是国家银行,不会破产,所以没有把我们发行的债券级别降到很低的地步。如果一个国家的资信评级降到“垃圾债”的级别,对我们从事国际融资将非常不利,甚至弄到连利息都付不起。所以,虽然我们在安排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经济改组的进度和方法时要注意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不可搞得太急。但是,国有经济的问题决不能像以前那样拖着不加以解决了,越拖会越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