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往的实践表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在“能下”,“下”能否突破的关键在能否拓宽、定准该下者。鉴于目前总体上领导干部还是“不犯错误、不到年龄不下”的状况,为适应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立足并依托干部制度改革已取得的进展和成功经验,笔者认为,要在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取得突破,应该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相形见绌者下”的制度。 所谓相形见绌者,是指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通过对担任同职、同级、同类别的所有干部,与历任及可任相同岗位、职级的优秀后备干部进行比较,从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及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综合比照,那些显得相对较弱、较低、较差的干部,他们虽未犯明显错误,一般还基本称职,但若长期居位不下,将使优秀的干部难以脱颖而出,这既直接限制了该岗位高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又极大地消损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及整个事业更好的发展。实行“相形见绌者下”的制度,实质就是要把干部“下”的对象由到了年龄该离退休的,犯了错误该撤处的,明显不称职、不胜任要降免的,进一步拓展到虽基本称职、勉强在任,但素质、能力、潜能均已相形见绌的,也要降免或调整,使每个岗位的在任者在当时当地范围均属相对最优的干部。 一、实行“相形见绌者下”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实质与内在要求 我们进行干部制度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说到底,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仅靠自然代谢来实现干部更替,结果造成干部队伍沉闷压抑、缺乏活力的状况,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建立科学的淘汰机制,来加速干部的更替,促进干部队伍整体效能的优化。应该说,现在已实行的干部到年龄退休制,犯错误视情撤处等措施,既属于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远不是其全部内容,甚至还未触及到实质性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实质是竞争,其最终效应是要形成:凡是素质高、潜力大、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都能及时地不断地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凡是素质偏低、能力偏弱、潜力不大的干部,都能及时地、不断地调整下来,使整个干部队伍始终处于一种精干、高效、最优的状态。要形成这样一种动态的活力机制,仅以年龄或犯某种错误等单一、硬性的标准来界定干部的上下是不科学、不完整的。现在人们之所以还强烈地感到干部能上不能下,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平庸者下不来。所以,仅以这两条论“下”,“下”得还不彻底、不到位。作为竞争的法则只能是优胜劣汰,上与下的界定原则应该是相对最优原则,即相形见优者上,相形见绌者下,这才是干部能上能下的本质要求。 二、实行“相形见绌者下”是建设跨世纪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从根本上说,其目的是为了加快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的优化,建设一支能担当跨世纪历史重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年轻干部的成长而言,除了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及知识素养外,一条必经的重要途径是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丰富领导经验。而要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能不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就必须不断地腾出一定的领导岗位,也即要不断地把一部分不称职的现任干部调整下来。同时,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既是实践锻炼的过程,也是实践检验与筛选的过程,同样需要一个大浪淘沙的机制,好的要上,不行的也要及时淘汰下来。那么,怎么“下”才能既不影响各级领导岗位最佳效能的发挥,又不妨碍优秀年轻干部最快最好地锻炼成长?实践证明,仅靠到年龄退下来,犯错误处理下来是不够的,只有以相形见优与见绌为干部上与下的评判界线,才能形成事业最佳发展与人才最快成长的良性结合。同时,要在当今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的世纪之交,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与提高,这不仅需要加大对现有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知识再新的力度,而且从长远考虑,根本的途径在于加快干部队伍的整合,即加大调整力度,实现干部队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整合的前提是干部要能上能下,原则只能是优胜劣汰。因此,同样只有确立相形见优者上,相形见绌者下的机制,方能适应跨世纪的形势与任务要求。 三、实行“相形见绌者下”是以往干部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又是当前迫切的现实要求 第一,已有的干部制度改革实践,为实行“相形见绌者下”创造了条件。从80年代初起,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先是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再是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干部考核制度;后又进一步对不能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的“下”制定了有关措施。十四大后,又相继出台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进一步规定完善了干部职务任免、升降的具体条件和程序。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了干部离任及全程审计、群众民意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有效办法,为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积累了可贵的实践经验。随着改革实践的推进,人们对干部能上能下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从我们调查问卷统计,在“能下”含义一项中,70.6%的人认为应是“因能力、身体等因素,不能胜任,及虽勉强胜任,但政绩平平,素质、潜力已到极限,相形见绌者,应降、免或改任非领导职务。”这说明,人们已认识到实现干部能下的实质及关键主要是解决这两类人“下”的问题。这就为实行“相形见绌者下”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十五大精神指导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已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了出来,今年中央已明确提出对“相形见绌的干部要果断调整,对经考核被认定为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1998-200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最近中组部、人事部又作出部署,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这些都使推行“相形见绌者下”由一种理论观点、社会心理,上升为一种现实的政治选择和具体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