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43集电视剧《水浒传》(以下简称《水》剧,以区别于名著《水浒传》)。尽管此剧播出之前,溢美之辞常见于报刊,然播出后,人们褒贬不一,众口纷纭。概而言之,许多人认为《水》剧的改编拍摄并不成功。其失败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主题定位错误并导致选本失当 名著改编成影视剧,首先应深入研究原著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艺术特色,明辨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文学巨著《水浒传》是一部海纳百川的名著,由于其创作主体和版本的多样性、思想内涵的丰厚深刻性、故事情节的复杂曲折性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所以,从它诞生之日起,人们就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说法。 《水浒传》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有农民起义说、英雄传奇说、好在投降说、忠奸斗争说、市民写心士之骚谏说,不一而足。大多数人认为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尽管《水浒传》塑造的108个人物形象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军官官吏、商人地主、士子市民、农人渔夫,真正的农民并不多,但是从封建社会主要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个意义上看,此说是可以成立的。而农民起义的结局不外三种:被镇压;被招安;改朝换代。倘若把《水浒传》和《水》剧的主题定位于此,即反映农民起义最终被招安并被镇压,而且还可用《宋史·徽宗本纪》中“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作为依据,打着尊重“历史真实”的旗帜,描写招安投降的悲剧,体现“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的思想的话,《水》剧选择100回本或者115回本、120回本《水浒传》作为蓝本,乃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然而,《水浒传》故事之所以流传如此悠久和广泛,水浒英雄好汉之所以深受历代人民群众的喜欢和爱戴,其主要原因恐怕不在以上所说,而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才是《水浒传》的真正主题和体现的民族精神:正是因高俅、蔡京、梁中书、张都监一类大小贪官污吏依仗权势,巧取豪夺,拼命搜刮民脂民膏,以及郑关西、蒋门神、西门庆、毛太公、祝朝奉这些恶霸土豪勾结官府,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才搞得社会昏暗腐败,民不聊生;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起义英雄们受迫害遭冤屈,被逼得没有活路,不得不铤而走险,“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同时,《水浒传》还透现出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性格和寄托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拮据潦倒危难窘困时,有宋江、柴进那样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及时雨”;受到恶势力欺凌敲诈状告无门时,有鲁达、武松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倘若把《水浒传》和《水》剧的主题定位在这里,《水》剧毋庸置疑地必定会选择70回本《水浒传》作蓝本。 再从《水浒传》的形成来看,正如鲁迅所说:“《水浒传》是集合许多口传、或小本水浒故事而成的,所以当然有不能一律处。”《水浒传》的形成经过民众口头传说、民间艺人讲述记录、文人编撰润色这样三个阶段。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像明嘉靖(1537-1566)本的残本和天都外臣序本,都题署“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篡修”,说明《水浒传》故事大多是人民群众逐渐创造的,原本来源于民间,施耐庵、罗贯中等文人只是最后的收集加工或改写者。这样一来,《水浒传》无论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水平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艺术之高低、民众创作与文人编造的区别。毫无疑义,经过漫长时间千百人创作提炼,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故事情节精彩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高,自然为广大民众所钟爱,就是《水浒传》的精华。而那些属于编撰者主观臆造的维护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秩序、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鼓吹招安投降、渲染起义军火并,故事情节呆板,人物形象苍白,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准平庸低下,人民群众感到厌恶反感的,就是《水浒传》的糟粕。从百二十回本、百回本、七十回本等诸多不同的《水浒传》版本来看,即使在编撰的文人之间,对《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处理和主题思想的看法,也存在分歧。即使是百回本《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前七十回半与后二十九回半的主题思想也是泾渭分明,艺术风格、语言特点和人物性格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少专家认为,原本《水浒传》只有七十回半,只到梁山英雄大聚义为止,以惊恶梦结尾;后二十九回半是明朝宣德、正统后,对朱元璋诛杀功臣愤懑不平的人续加的,为照应情节,并对原本有所盗改。 至于是否真有宋江其人,是否招安投降,是否镇压过方腊起义,迄今均无确凿证据和史料予以证实,仅依据《宋史》中一鳞半爪自相矛盾的记录或点滴野史或家传墓志或《宣和遗事》的记载是不足为据的。其实,《水浒传》不同于《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的人物特点是朝真野假,宋徽宗、蔡京、高俅、张叔夜等实有其人,而宋江、晁盖、鲁达、武松、李逵等均是虚构的艺术形象。因此,所谓《水浒传》或《水》剧要“尊重历史”亦是不成立的。 《水》剧编导没有抓住人民群众喜爱《水浒传》的真正原由,没有重点突出《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主题精髓,没有充分表现出梁山好汉身上的民族性格和英雄气概;却大量反映宋江的卑躬屈膝忍声吞气,千方百计要招安投降,极力渲染起义军自相残杀的血腥场面,以及梁山英雄被奸臣逐个谋害的场景,以体现其“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的主旨。这才是《水》剧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