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90多年的历史中,有一对志同道合,并肩战斗的“情侣”、伉俪不可忽视,他们就是袁牧之与陈波儿。他们各集编、导、演于一身,并参与创建和领导新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充分显示出他们的艺术和组织领导才能。早在30年代,他们就参与创作了具有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的进步影片:在创建“东影”和成立中央电影局、开展新中国电影事业中,培养团结了人才,拍摄了一批富有教育意义,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影片,给中国电影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1946年2月,我离开商业学校参加了长春“东影”宣传科工作。5月随“东影”撤退到了兴山。就在这一年,我先后认识了袁牧之和陈波儿同志。在初创的“东影”厂党政领导下,特别是在厂长袁牧之、党总支书记陈波儿的领导关怀下,我经过培训,进大学学习政治、通过发行《民主东北》深入工厂、农村、城市和前方部队进行宣传活动,使我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从一个不懂事的青年,成为一名干部。每当想起初创时的“东影”革命大家庭的生活战斗情景,就情不自禁地怀念好领导袁牧之和陈波儿,想起他们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袁牧之,1909年生于浙江宁波。1927年他还在大学读书时,就接受了辛西剧社的邀请,主演了《万尼亚舅舅》等剧。“九一八”事变前后,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兴起,在党的影响下,袁牧之正式走上了戏剧舞台,主演了《怒吼吧,中国》等剧,深受观众欢迎。这一时期,他还写作并出版了《戏剧化装术》、《演剧漫谈》等书。 由夏衍为组长的中共地下党电影小组成立后,袁牧之加入了被称为“共产党大本营”的电通公司,拍摄《桃李劫》(袁牧之编剧,应云卫导演)。影片描写一对正直的知识分子遭到旧社会迫害,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袁牧之、陈波儿表演真实、细腻,轰动了影坛。从此,袁牧之与陈波儿成为著名的影星。1935年,《桃李劫》参加了莫斯科国际影展,受到了好评。在《风云儿女》(原作:田汉、分场剧本:夏衍、导演:许幸之)中,袁牧之饰诗人辛白华,描写他从迷恋爱情到觉悟,并走上抗日道路的故事。影片最后,辛白华出现在长城脚下的抗日民众中,高举火把,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中英勇前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袁牧之又自编自导了《都市风光》影片。 电通公司被迫停业后,袁牧之进入明星公司。1936年,他与陈波儿主演了阳翰笙编剧的《生死同心》。之后,袁牧之成功地编导了《马路天使》,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赞扬,在思想内容与形式上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50年代,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萨杜尔说:“《马路天使》是新现实主义的先驱,是中国电影的光荣。”1981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马路天使》参加了展映,再次受到高度赞扬。 “八·一三”抗战后,袁牧之与陈波儿主演了《八百壮士》(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影片描写“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近八百名爱国官兵坚守阵地,英勇顽强,抵抗到底的故事。袁牧之饰团长,表演真实,士气高昂,富有激情,生动感人。公映时,正值全民抗战开始,鼓舞了奋起抗战的爱国军民。中国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为了向全世界揭露日寇侵略中国的真相,极力向外输出自己的作品,影片《八百壮士》于1938年开始,先后在菲律宾、缅甸、法国、瑞士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公映了。 在周恩来同志的引导和支持下,袁牧之从香港买了电影器材, 于1938年奔赴延安。在延安电影团,他编剧了《延安与八路军》。为了拍好这部影片,他与吴印咸、徐肖冰长期奔走在前方。1940年,袁牧之回到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党派他与冼星海携影片底片、素材去苏联考察、学习。在苏联,袁牧之同爱森斯坦等一起拍过影片。在德苏战争激烈、艰苦的日子里,他度过了5个春秋, 终于盼来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伪满洲国覆灭了。 在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周保中的领导和苏军的协助下,中共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于8 月下旬及时地进入原“满映”,发动职工护厂,并于10月1 日创建了东北电影公司(简称“东影”今“长影”)。 1946年,袁牧之回到祖国的东北。4月,我军解放了长春。舒群、 袁牧之、田方、钱筱璋、许珂代表我党我军接管了东北电影公司,从此,“东影”由我地下党领导过渡到由我党我军公开领导。舒群任经理,张辛实任副经理,袁牧之任顾问。正要开展工作时,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解放区。为了消灭敌人,我军有计划地进行战略撤退,“东影”也决定迁厂。当时,“东影”有些职工曾认为这些来接管的是“土八路”不懂电影,怎能领导好?谁知,经介绍,这些从延安来的“土八路”都是文化电影界知名的老前辈,因而很是敬佩。当知道是由《马路天使》编导袁牧之当顾问,大家更有信心了。由于这些领导干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身作则努力工作,所以,当动员迁厂时,数百名职工报名,形成了浩浩荡荡的电影大军,将远东最大的制片厂的全部电影机械、器材运走,顺利地迁往佳木斯以北的兴山(即鹤岗)。 陈波儿,广东潮州人。生于侨商家庭。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以鲁迅为首的“保障人权自由大同盟”和上海艺术剧社,开始了左翼戏剧活动,演出了《炭坑夫》、《街头人》等剧,轰动了剧坛,成为名演员。因遭特务追捕,她避居香港教授英语。1934年她重返上海参加左翼电影运动,主演了《青春线》,塑造了一个伸张正义的妇女形象。她的成名作是电影《桃李劫》。不久陈波儿与袁牧之又主演了《生死同心》。与此同时,陈波儿还埋头于写作,发表了小说和多篇文章,被誉为“女明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