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视剧无论从观赏的角度还是制作的角度,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圈内圈外对它的生产管理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混乱。为揭示这其中的原因,记者采访了北京广播学院多年从事电视剧研究的宋家玲教授,就受众、管理、宏观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观众手拿遥控器 摁来摁去不满意 我国电视剧每年生产数量很大。总体一句话:数量很多,佳作较少,一般化量大。观众手拿遥控器,摁来摁去找不着自己需要的电视剧。 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呢?那自然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不同的要求。宋教授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总体上说,要有故事,有情节,有戏剧性,人物也立得起来的电视剧,包括历史剧。一种类型是娱乐性强,轻松愉快的电视剧。这种剧,电视圈里评价不高,但发行不错,比如《我爱我家》。它是借鉴了美国肥皂剧的样式,比较受欢迎。另一类是扣住热点的题材。近一两年播出的一些反腐倡廉的作品属于这一类,如《苍天在上》。包括《雍正皇帝》,鞭擗贪官污吏、推行改革。它对现实生活是一种折射。《宰相刘罗锅》也属这类范围。还有一类是特别贴近百姓生活的,如《上海一家人》、《咱爸咱妈》。再有就是一些青年题材的作品,反映青年心态、爱情的。当谈到历史题材时,宋教授表示出了他对目前历史题材(或者叫做古装剧)过滥的担忧。这种港台、大陆齐上阵的一窝风,有一天老百姓会腻烦。 现在比较叫好的《康熙微服私访》,恐怕下一步也不是没有危机。宋教授认为,一部电视剧在剧中人物不变的情况下,超过30集,编剧的手法就要重复自己。中国戏剧家洪深总结出编剧三十六招法。对于编剧来说是很难超出这些招术的,这就是很多电视剧看来看去不如前面的原因。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系列剧。英国的系列剧《加冕街》播了几十年了。表现住在街上各个不同的家庭,实际上它是在不断换题材,这有一点像戏剧集。应当说邓婕和张国立做这件事是比较认真的,他们还在考虑是否继续拍下去。投资人是看到回报好,因此还想继续往下拍。而最后真是要砸牌子时候,砸的是创作人员,这是很毁人的。观众不管别的,给人印象深的往往是最后那些砸的,他会说你还是没本事,瞧你后来编的那叫什么呀。历史题材中的名著会好一些。 只要能够拉来钱 是人都能当导演 电视剧制作上的混乱是人所共知的,宋教授从业内人的双重角度透露了一些令人吃惊的事实,并予以深入的剖析。记者得知,最近几年,我国每年用在电视剧上的投资总额,不比一些发达国家和影视大国少。但是,由于电视剧体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换的过程,因此在管理上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地方,造成从创作到制作上的粗制滥造。废品多,劣质品多,在审片时难以通过,积压在那里,浪费很大。由于发行渠道的混乱,导致谁能拉到钱谁就拍。这就使在很多情况下,好的本子拍不了,不好的本子反倒拍了。创作与投资脱节,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弄得没人敢投资电视剧。 管理上的混乱集中体现在制片人制度上的混乱。有这样一种说法:电视剧创作假冒伪劣比较多,假冒伪劣的制片人、假冒伪劣的导演。本来一个好好的剧本,结果叫假冒伪劣的导演拍砸。相对来说编剧好一点。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把个人的功利摆在前面,没人对作品负责。经常传来这样的消息:一会儿是制片人炒导演,一会儿是导演炒制片人,无非为了一个“钱”字。这样的情况,片子质量怎么能好的了呢? 为了对作品负责,提高电视剧的质量,有人搞过导演承包制,结果又怎么样了呢。宋教授谈的情况令人啼笑皆非。承包后的导演,偷工减料。演员要便宜的,各个创作人员要便宜的,场景要便宜的,三个场景并成一个拍,导演少花钱可以多落。承包不行,那就不承包吧,那也不行。导演成心糟蹋钱,反正不是他的钱,凭什么给他省呢?一部戏预算作的好好的,拍了一半就把钱花光了,让投资人上下为难。于是投资人自己出面当导演,他是外行,请个懂行的来合作,这结果就是有钱谁都能当导演。 “导演”的泛滥,使得管理者打算实施“导演发证”制。想法不错却无法实施,原因是全国的导演多如牛毛,统计不清,只得作罢。 市场经济呼唤制片人制度 对于制片人制度的混乱,记者询问了有关国外的一些情况。宋教授以美国为例,介绍说,美国十大制片人的产生,也经历了由乱而治的过程。在混乱的初期,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集中到十大制片人身上。在竞争中人们发现,把钱投到他们身上肯定能赚钱。 宋教授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正而八经的制片人,我国所谓的名制片人,大部分是电视台的制片,原来的制片主任。这些制片人实际上还仰仗着电视台,某种程度上说还没有真正的市场化,也就是说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首先他的资金有保证,比如中央电视台拍出的片子,肯定要中央台播出,一播出广告回收就有了,制片人没有市场机制的压力,片子好卖。这与别的制片人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是不平等的。 另外,电视剧的发行也是比较混乱的,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发行上可以说是各有渠道,各有招法,各行其事。省级电视台有省级的发行网,市级有市级的网,有线电视有发行网,这些发行网还势不两立。它们即有竞争性、又有垄断性。电视台的产品都是在自己的网上发行,自由制片人的产品,发行上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的一家一家电视台的去卖,有的打进发行网。总之,在发行上,问题挺多。有些电视剧确实不错,在网上发行、一个一个地去卖,都挺叫好。但有些电视剧不怎么样,可哪个台都播。这就是发行上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结果。有人也试图划分“势力范围”,把发行分成块儿。北京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曾想在北方搞一个“常青藤剧场”,开设一个“常青藤剧场”的栏目,播映一些精品电视剧。但结果也没有搞起来。